卖油娘与豆腐郎 - 分卷阅读1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队伍,都是看热闹的族人。平日里哪里有这样的热闹看,一到正月玩旱船,男女老幼都出来了。

    快到哪一家了,主家赶紧从队伍里跑出来回家做准备。若是旱船队从门口路过,你家紧闭门户,来年就要倒霉了。

    叶氏原来也会玩这个,她还是旱船队里的好手。但那些撑船的汉子有时候唱歌时不免会从言语上占便宜,众人也都一笑而过。原来韩敬平在时,族里那些兄弟们跟嫂子弟妹开个黄腔也无所谓,大过年的,谁也不会计较。如今不一样了,叶氏是个寡妇,她谨言慎行,再不肯去旱船队。

    众人也都明白,故而无人叫她,她只管在家里迎接旱船队伍就行。

    这些日子里,家里先后迎接了四五拨玩旱船的,有韩家岗的,有王家坳的,还有方庄的,一波接着一波,好不热闹。

    今天的玩龙队是好几个村子共同组合起来的,从镇上开始,各个村子绕,到韩家岗的时候,怕是都半夜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夜,给先人们送过亮之后,各家各户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玩龙队,孩子们都提着灯笼一起玩。

    叶氏娘儿几个忙活了一天,终于在家里祭拜过了祖宗,放了挂鞭炮后,开始吃饭。

    吃过了夜饭之后,叶氏带着四个孩子,用两个大竹筐装满了香烛纸炮出发了。明盛和兰香手里各提了一个红灯笼,灯笼里头插了一只小蜡烛。有这两个灯笼照着,娘儿几个到了韩氏家族的坟山。

    坟山上已经来了好多人家了,都是韩氏子孙,倒也不用害怕。

    按照规矩,各家先去韩家老祖宗坟墓上烧纸。韩家的老祖宗据说是逃荒来的两口子,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他们开垦田地、养育儿女,两百多年过去了,才有了如今韩家岗的兴盛。

    祖宗坟墓上的蜡烛要由族长韩文富亲自点上,其余人家都是烧些钱纸,磕几个头就好了。

    祭拜过了老祖宗,叶氏又带着孩子们去祭拜韩敬平的祖父母。老两口是合葬的一个大坟墓,顶上一高一低两个尖儿。因韩敬平不是长房长孙,尖儿上的蜡烛该由韩敬义来点。

    韩敬义还没来,叶氏就只烧了钱纸,放了鞭炮。

    再下来,是梅香的祖父,叶氏仍旧是只烧钱纸放鞭炮。

    最后,是韩敬平的坟墓。

    因韩敬平辈分低,他的坟墓在最边上。

    叶氏才走到坟墓旁边,立刻泪如泉涌,忍了两下没忍住,扑到坟墓上开始嚎啕大哭。孩子们见她痛哭,也忍不住都哭了。

    当年,韩敬平自家看中了叶氏,崔氏不同意,韩敬平自己托人上门提亲。还没成亲前,他整日往叶家跑。

    两口子成亲后,恩恩爱爱了十几年,忽然大雁单飞,叶氏当时悲痛的无以复加。后来,为了几个孩子,她放下悲哀,又一头扎进田地和油坊里。凭着一股毅力,带着女儿挑起了家业,供儿子们读书。

    这大半年,叶氏以为自己已经接受了事实,可一看到韩敬平的坟墓,那些被她遗忘了的恩爱岁月和悲哀伤痛,又全部涌上心头。

    叶氏的哭声引来了不少族人,妇人们纷纷劝解她,苏氏把她揽进怀里,“侄媳妇,你要是难过就哭一哭,等哭过了,日子还要过呢。你看看你身后,你有四个孩子呢。他们都没长大,像那窝里的小家雀儿一样,都张着嘴巴等着你喂食。这都是敬平的亲骨肉,你们夫妻和睦。就算他一句话没留给你,你咬着牙也要把这几个孩子好生带大了。”

    叶氏哭了一阵子后,擦了擦眼泪,“看我,一时没忍住,倒惊着婶子和诸位了。”

    苏氏拍了拍她的肩膀,“无妨,你好好的,敬平会保佑你们的。”

    叶氏点了点头,“我都晓得,婶子放心吧。”

    苏氏打发走了族人,自己也走了,把地方留给娘儿几个。

    痛哭了一场之后,叶氏平静了下来。她先让明朗在坟墓顶端点了蜡烛,插上四根筷子,然后绕着筷子套了个红纸圈,防止蜡烛被风吹灭。

    做完了这些,也是又让几个孩子跪在坟前,明朗打头,兄弟姐妹几个一起给韩敬平磕头烧纸。叶氏自己在旁边放鞭炮,顺带把坟墓上的杂草理了理。

    她的手触及到坟墓时,感觉那上头的每一寸土都异常亲切。整理坟墓,就好像她日常整理床铺一样。

    叶氏看了看坟墓周围,等以后她百年了,她也要葬在这里,到时候,两口子再也不分开。

    等孩子们烧完了一大框子纸之后,叶氏蹲在坟前,与韩敬平絮叨。

    “当家的,孩子们给你烧了许多纸钱,你在那里好生过日子。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们都带好的。等出了孝,明朗两个仍旧要去读书。我把王家的亲事退了,你不在,他们想欺负人,我肯定不能答应的。梅香又说了人家了,女婿姓黄,是个好孩子。家里的田地和油坊都好的很,你尽管放心,我们娘儿几个会过的很好的。等清明节的时候我再来看你,你要是缺钱花了,就给我托梦。以前,你拼命挣家业让我们娘儿几个享福,如今,我们也要让你在那边享福。”b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