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程序 - 超级程序第19部分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担文章写的很好?br/>

    吴为便拿出500元放在茶几上,说不成敬意,那位所长一看说给多了。后来他的文章陆续地以专访专家谈纵横谈等形式在金融报上发表了。

    第二年夏天,省行在学校召开自学成才经验交流会,邹行长也专程前来参加,会上听到吴为的发言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在会上发言时,吴为特别介绍了自己参加在sx一所大学召开的中美社会学研讨会的经历。吴为说在他发言之前,有位中方学者在台上发言时,一句一句地念稿,翻译一句一句地翻译,坐在下边的吴为感到乏味之极,有位美方学者先后三次发出抗议,吴为坐在台下也早就心生不满,感到我们中国怎么没人了,最后那次美方学者竟然站起来用手指着台上强烈要求马上下台。轮到吴为发言时,他以商量的口吻问那位翻译,我不拿稿,一段一段说怎么样?那位翻译高兴道,这样讲最好。吴为发言时围绕社会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主线很流利地一段段讲起来,翻译也极流利地一段段翻译。吴为发言后大会休息,有些中方学者纷纷走到他身边,称赞他讲的好,研究的不错。中方主持人和美方主持人也在一起谈论他。不一会儿,中方主持人走过来,笑着对他说,美方的主持人还问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我回答说是自学成才,人家不理解,问自学成才是什么意思,一下还真把我问住了,我随便解释说,能够自己创立学科的人是自学成才。后来吴为专门到那位翻译休息的地方去看望答谢,走到门口没想到那位在会场上向中方学者发出强烈抗议的美国学者同翻译一起从屋里走出来,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那位美国人递给他一封信,吴为一看原来是用英文写的便随手递给了翻译,翻译浏览了一下,又给了吴为,信是写给你的,意思是愿意把你的成果介绍到美国去。

    邹行长听了吴为的发言后插话道,过去只是通过省行学会了解到吴为的一些情况。然后当着大家面对吴为说道,你就干吧,不会亏待了你。会议休息期间,吴为又把报纸上给他发的学术专访复印出来送给邹行长。年末省行工会推荐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组织者也都不大了解吴为,邹行长力荐吴为。

    吴为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朴芝人校长的支持下,组织发起了有关银行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活动,设计了几十个专题,由校领导分任各个课题组组长,朴校长是总负责,物色一些执笔人分派了任务限期交稿。

    这时吴为带出的队伍已经渐渐成型,有执笔挑大梁的王为,人挺冲,有些我行我素的样子,虽然有些非议,课却讲的好,文章也发表了许多篇;关景涛,讲专业课,不大喜欢说笑,心里极有数,办事周到细致,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瑞智,人如其名,思想很有深度,与吴为很对路子,为人处事很稳健,致力于学术,口碑很好,考上了统招研究生;任强,外边路子很宽,善于结识高层次人,只是做事有些过分仔细,有什么对外联系的私事,积攒起来到单位打电话一打十几个;贺飞,很有魄力,讲起课来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他戏谑自己从来没有讲过考试课,可是下午讲的考察课却座无虚席,后来被朴芝人派出去抓三产为学校创收,也很快打开了局面,他离开的时候,吴为对他嘱咐道,你要是干砸了是我们大家的耻辱,因为我们的专业就是研究这个的,我们自己干砸了谁还相信我们讲的东西啊?李华,很能干,极精明,很有魄力;何田,为人谦和,处事有道,善处人,外边很吃

    得开,精细过人;富力,吴为的对桌,吴为称他是自己的道德楷模,又解释说所谓道德楷模就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叶枫,人和善朴实厚道;常思,有学术造诣,对西方哲学大家的思想可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丰云,很稳重,有担当,酒量特别大,还有位女同事,很认学有才气,与吴为同桌吃饭时,说看着吴老师吃饭可香了,吴为道,见饭都不亲的人还能热爱生活么。

    经过大家几个月的努力,文章一一上来,经过吴为逐一修改定稿,他自己也执笔写了十几篇文章,又动笔撰写了文化建设纲要。安排关景涛组织校对打印,叶枫是班主任动员学生帮助装订成册,等开会时在桌位上摆放好,安排实际上没有干活的研究所所长周开当主持人,又请了上级行的刊物主编和当地大学的专家学者,赢得好评如潮,说简直进入了银行文化建设的艺术殿堂。晚宴时大家都纷纷祝贺他,他也感谢领导支持同事们的合作专家们的认可。一些跟着干事的围着他

    挤满了一大桌人,席间好不热闹。

    经过这件事,朴校长对关景涛说,小吴了不起。周开也感慨地对关景涛说,小吴领着你们做的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事情。任强对吴为道,一开始我还担心你摆不好那些领导之间的关系,尤其有的领导对你还有些非议,等那一整套材料出来了,一看安排都挺到位,感觉放心了。安排周开做会议主持人,大家感到太给他面子了,可吴为考虑还是稳

    妥为好,已经成全了那么多人还差他一个,再说人家还是专业主管。关景涛很佩服地对吴为道,许多人干事都伤人,事情虽然干成了,却把人给伤了,你干事不伤人,高啊。吴为很有感慨地说,干事也要特别注意维护人啊,事情都干上去了,人还不好维护?

    正文第五十章大新闻里的机巧

    在媒体上吴为注意到泉城a行出了大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与文化建设有关,恰好他们这里刚研究一番银行文化建设专题,他向朴校长提出要去泉城走一趟,朴校长表示支持,吴为便带着关景涛前往泉城。两人到了泉城便直接到行里找宣传部,负责接待的李涛介绍道,从泉城a行的效应曝光以后半年之内全国来了不下二百多个团队前来学习考察,现在已经到了年末,估计你们是最后一拨,说吧,你们来了想了解什么。吴为也听出人家的话意,接待了那么多大媒体大机

    关又是名牌大学和上级团队,你们来还能看出什么?

    吴为说,我们就想到你们中心储蓄所和南新支行走一走看一看。李涛领着二人先去了中心储蓄所,兴高采烈地介绍道,文明用语的爆炸性效应就缘起于这个所一位姓郑的柜员,吴为见到了这位功臣,很

    高兴地请她讲一讲事情经过。

    她讲道,当时我正在前台办理业务,看到来了位老者,六十岁左右气哼哼的样子,手里拿着两角破票,抖搂着问我,姑娘,能不能换?我接过来看了看票面,便笑着说,大爷,能换。没想到那位老者从兜里掏出一万元钱,啪,拍在柜台上,很豪爽地说,姑娘,我这一万元钱就存你这了。老人家这样一做,把我搞愣住了,忙问老人家怎么回事。那位老者说,现在泉城大搞文明用语活动,我特意拿着两角破票出来试探一下,先后走了四家银行都遭到拒绝,到你这已经是第五家了,没想到姑娘你这样爽快。我不是为了存钱,就是来试探一下这个

    活动搞的到底怎样。

    郑女士稍停顿了一下,接下来又讲道,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柜员都会这样做的。事情凑巧,这位老爷子回到家中,对他在香港报纸当记者的儿子讲了,他儿子便写了篇报道在香港报纸上发了,结果引起海外媒体一番报道,说大陆发起了一场改善服务的运动。巧中之巧的是被央视注意到了,央视搞了个专访。这时吴为的脑海中闪现出他在

    电视上看到的专访节目,记得接受采访的行长说的让人感到印象很深的那句话,谁砸我a行的饭碗我就砸谁的饭碗。

    李涛插话道,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记者看到泉城a行的报道感觉缺少辛辣味,根据他的建议采访对象用上了砸饭碗的说法。事情原本也就这样过去了,巧中之巧的是,那天晚间的节目偏巧被主管新闻的领导看到了,第二天早上便通知媒体负责人开会,定下宣传调门,

    下半年要集中宣传泉城a行。结果是几十家媒体记者大举南下采访泉城a行,权威报纸前所未有地连续两天在头版头条报道同一个地方的新闻事件。

    郑女士又很客气地说道,其实我们不过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一些

    事情,没想到会引起这样的反响。

    吴为说道,许多事情过后看来很简单,当时那位老者走了好几家银行却都遭到拒绝,到了你这能够热情办理就说明不简单了。李涛又领着吴为他们到了南新支行,吴为听那里的李文行长介绍,原来文明用语的发源地在此,李文很感慨地说,讲客户是上帝,可在我们许多中国心目中没有上帝这个概念,客户来了在我们的柜员心目中就是产生不了亲近感。我们提出客户就是解放军,客户就是亲人。这样一说,我们的员工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根据市里倡导的文明用语活动,我们又抽调专人专门研究银行的文明用语,归纳整理出来90句用语让员工熟记并运用到服务活动中。文明用语效应出来了,也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有的兄弟行来学习考察回去整理出360句文明用语,说

    成是他们总结归纳出来的。咳,不说了。

    吴为接过话题说,那个报道我也看到了,当时我就说360句谁能记得住啊。中午行里安排吃饭,酒桌上又有新的发现,一桌人除了吴为和关景涛两人以外都是转业军人。吴为很有感慨地说,银行的人很排斥转业军人,以为人家是外行,不懂业务,歧视人家,你们这里发

    生这么大影响的事情却完全是由军人做出来的。

    李涛说,市行主管的行长也是军人。吴为说,军人的文化悟性好,我想研究一下这个军人效应,写点东西。李涛等人忙不迭地阻拦道,你可别写这类东西,写出来人家会说,你们这种人也只能搞这一套。

    吴为道,我作为民兵提杯酒,敬各位军人一杯酒,祝贺你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说完杯中一大半酒全干了,大家也都非常爽快地干了,又赞赏吴为不是军人胜似军人。回到宾馆,吴为兴奋起来,提笔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泉城a行文明用语现象的理性思考,给关景涛看了,他感觉写的非常好。吴为说,明天咱们两个再去行里跟他们谈谈。第二天,两个人又到了行里宣传部,把文章给李涛等人看了,他们看了感觉写的也非常好,来了那么多的考察团队,还真没有人从这

    个高度总结思考的。于是他们建议吴为与他们主管行长谈谈,吴为自然同意。李涛便去请他们主管行长来,谈了谈,行长也感到很受启发。

    半年以后,李涛给吴为打来电话,说行里举办小型高级研讨会,他把吴为曾经来行调研的情况对领导说了,同意特约吴为参加,吴为因有事脱离不开,把写好的文章寄去。金融报的记者在查阅参会文章

    作者时发现了非常熟悉的吴为名字,经过对征集文章反复的筛选权衡,又与泉城a行的人士交换意见,从吴为提交的文章中摘录两大段,分别以有关专家提出和专家认为的提法编入综述之中。

    现将综述中原文照录如下,有关专家提出,a行泉城分行的经验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他们认为在前期银行改革方案的设计理论中,只赋予银行以经济主体属性,缺少包含文化主体的健全主体内涵。随着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深化,要求银行实现由单纯经济主体内涵向既包含经济主体又包含文化主体的健全主体转变,以提高文化理性的自觉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对经营实践的驾驭能力。在a行泉城分行的文化创举中,通过系列性文化创新行为引发的一系列没想到,促使理论界修改银行主体设计理论,对银行主体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作出新的概括,探讨和揭示银行主体的经济性和文化性各自的内涵,以促进主体的充分展现和实现。专家认为,对于不少的银行家来说,如何开展银行文化建设,还是一个知之甚少的领域,在这个方面,泉城分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践,就是从语言文明入手,带动整体建设,这就赋予了语言文明建设以银行文化建设突破口、切入点的意义,通过明确规定服务语言形式,能够产生一种倒逼作用,使员工形成内在的人文价值取向,由外在强制转化为理性自觉,促使语言文明与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

    熟悉吴为的为道和为人思路的人,看到记者从吴为文章中摘录的那两段话,很容易就能看出那简直就是吴为双为经验的另一种翻版,对管理领域中存在的只认指标不认人的倾向也是一种提醒和警示。

    正文第五十一章自得其乐

    省行研究所的勇智利用学校暑期约他出去搞调研。晚上两个人闲唠,他问吴为,小吴,你跟我说实话,过去写东西的许多人现在都不写了,你为什么还在写?吴为一时怔住,他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想了想道,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提高专业水平能力,勇智对他只是边笑着边对他的各种说法摇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吴为也显得有些无奈了,便顺口而出道,自得其乐。不想却一语中的,勇智这回非常欣慰的点头又微笑道,这个我信。

    勇智很有感慨地对他说道,这个年头象你这样干的人太少了,我回去后也要向领导反映和呼吁你的问题。

    吴为说,我看到我的那些同行在外边讲课赚钱不为所动,搞学术要讲目的纯正性,学术就是学术,不能把学术当成敲门砖,不是为了赚钱,不能掺杂别的什么目的,我不像有些人嘴里说不愿意总往领导那跑,一心一意想讲好课,可是遇到机会象猫见荤腥一样往领导身上贴,那个亲乎劲让人看了简直肉麻。两个人进一步深谈很投机。

    勇智对佛教很有研究,他对吴为说,你的悟性这么好,要研究佛学会有很大成就的。两个人越谈兴致越高到了后半夜3点才休息。勇智说,调研报告还是你来执笔。吴为说,还是让他们来搞吧。勇智说,我担心他们搞出来的东西不行。吴为说,那我就试试。吴为回到自己的房间睡不着觉,便简单构思提笔写满了几大张十六开大白纸。第二天早上便交给了勇智,勇智一浏览感到十分惊喜道,昨天晚上我们两个唠到那么晚了还没有思路呢,怎么回房间后就写出来了?说完便给其他几个人传阅,看了也都赞不绝口。

    勇智回到行里不久,给吴为打来电话,说他听省行领导议论,要提拔吴为。不几天,周开去省行见到邹行长,邹行长与周开主动提到吴为,也明确说了要提拔吴为的意思,周开回来后马上找到吴为,高兴地对他说,你这几年干的好,简直出现了飞跃,是连跑带颠,上边领导都看重你了,一个讲课的老师能够被上边看重,太不容易了,点

    名要提拔你。周开对吴为的评价还是很恰当,吴为当上系的副主任半年后提拔为系主任,翻过年,上边派人就吴为的问题来与学校正式打招呼,朴校长说,还是放一放吧。因为朴校长一直还是副校长主持工作没有扶正,另外,听到议论朴校长有提拔别人的意图。

    吴为积极向学校推荐自己的部下。1995年赶上秋季开学,他所在的系一下子提拔了5个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别的系领导自然感到压

    力,面子不好过。有位主任问下边老师,金融系提了那么多,你们怎么看?没想到有嘴快的王为妻子黎萍反而抢白了他一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那位主任没料到碰了个钉子,很尴尬地转身离去。

    常思对吴为的命运很关切,也喜欢经常与他谈论一些问题。这天,常思来到吴为家里,两个人唠起来,常思对吴为道,我看你学术做的挺好,经常发表文章,发表的刊物档次也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做人做的也挺好,事情做了工作干了还不像许多人那样又争又抢,既伤面子又伤感情,你这样做,遇到好事大家反而都愿意投你的票,有提拔的机会领导先想着你,用了你大家意见还少,没有给领导带来什

    么麻烦,用了你工作上去了,领导也放心坐的也安稳。

    吴为说,我也是吃到很多苦头才注意到的,还有许多方面没有做

    好。

    常思说,这已经很不错了,许多人吃了苦头跌了跟头还不知怎么回事,你善于总结会越来越高明的。国家都提出要两条腿走路,我看你就是学术和工作两条腿走路,走的又快又稳,可以很好地互补,不像许多人,搞学术从不了政当不了官,当了官学术专业就荒废了,你看学校有些人原来是任课老师,一当了官课也讲不了。你这样走,发展空间非常大,当官遇到问题阻力不好干了,不会像那些只能当官的太在意官场上的得失,想不开,矛盾容易激化,你可以去发展你的学术,在这个位置上发展学术也有很多方便条件,学术发展提高困难了,

    再考虑当官。

    吴为听了笑道,照你这么说,我不成了机会主义分子?

    常思道,我可不是说你投机,是说你非常聪明,很有智慧,别人

    要想象你这么干,还干不了呢。

    吴为说,你说的有道理,有的领导就对我说过,提拔了也不要把学术扔了,要继续搞,保持住这个优势,上边为什么要提拔你,就是

    考虑班子里缺少能讲课搞科研的。

    常思又问,你最近又思考一些什么问题?

    吴为说,我读了克鲁泡特金写的互助论,联想起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竞争论,这两个理论都很重要,我结合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思考自我调适机制,这个自我调适与竞争、互助是不是同等重要还不好说,但我感觉非常重要。吴为停顿了一下,好像是给常思思考的时间,接着道,人既是改革主体又是改革客体,改来改去改到自己头上,成了被改革的对象,成了既得利益者,作为既得利益者要受到冲击损害怎么办。如果一味抵触阻止有可能什么都没有了,如果看清形势想阻止想改变也实现不了,那还不如干脆主动让步,主动接受,这样一来反而更容易得到理解和同情,更有可能减轻损失损害,能够最大限度得到补偿,不然,弄得很僵,也许应该得到的也没有了,比如,象建国初期资本家接受赎买政策,对那些资本家来说,就有个自我调适的问题,在革命和改革的过程中,我看自我调适是非常需要的,可以

    减轻负面的震荡和破坏。

    常思说,你这个问题提的好,关键是每个人真面对那样的局面时,是不是能明智的想到这些,就怕到那时想不开、听不进去任何东西了。

    吴为说,那就需要平时多讲讲这些东西,让人们养成这种思维套路,思维习惯,遇到事情就比较容易能够绕个弯,实际上就是练习转念的功夫,很多事情一转念就容易想通了。

    常思笑道,没想到你对心理学研究的还挺好,我看你也没有遇到过什么愁事,你自己真遇到什么事情,是怎么想的。

    宋柔坐在旁边忙着什么,也在听着两个人唠些什么,听到这哼了一声道,他呀,没那个心哪来的愁事。两人听了都笑了。吴为心想,这是有外人再说又不是气头上,没有说缺道工序的那句话啊。

    问题真的来了。

    这天深夜吴为起来方便,一下地突然感到左脚面部位如同针扎般的感觉不敢着地,勉勉强强方便完回到上一扑腾,把宋柔惊醒了,关切地问,怎么了?她起把灯打开,一看吴为左脚没见什么异常,可就是疼痛难忍,她便找来黄花油给抹上,见他疼痛依然,说,这么晚了也不好找人。等早上起吃完饭,疼痛不减。

    宋柔便给王为、何田打电话说了吴为的病情,二人叫了车急忙赶来把吴为背下楼送到医院,医生见状也感到奇怪,脚面外部看不出任何红肿异常症状,说拍完片看看,结果发现有骨折骨刺,有骨折却怀疑是旧伤而部位又不在脚面,骨刺也在脚后跟,一时也找不出别的什么原因便潦草地诊断为骨折,开了治疗骨折的药,特别又打上石膏,吴为一看这个设备都上来了,便感到很吃惊,问道,这要多长时间才能拿下来?医生说,需要三个月才能拆。

    回到家后宋柔又给买了双拐。吴为拄拐不几天石膏松动又故意促使松动,也没那个耐心到了11天便自作主张拆掉了石膏。后来左脚面脚踝处发生红肿,贺飞听说便用车把吴为拉去托朋友找到冰球队,给国脚们疗伤保健的队医,用上了从欧洲进口的药膏给吴为的脚涂抹上并揉捏起来,吴为忍受着巨痛,故作轻松地与贺飞、队医谈笑,稀释疼痛感,忍耐力加上有意的稀释,果然减轻了痛感。回去后依然无效,贺飞又找到老中医给针灸。

    这么一折腾,脚面开始红肿。同学甄豪给吴为打来电话,说春节前几家聚一聚。吴为在桌上说起发病一事,甄豪看了看问了问症状,说是痛风,戏说是富贵病,从欧洲那边传来的,叫帝王病,吃海鲜喝啤酒容易得这种病。

    甄豪说第二天到医院找个大夫看看,医生看看红肿的脚面脚踝,又问,是不是喝酒?

    宋柔说,不是一般地喝。

    医生笑道,那就对了,是痛风。

    吴为后来翻阅银行史,看到欧洲有家银行创始人竟然也得过痛风受尽折磨,才知道此病历史悠久,笑自己的孤陋寡闻。已经到了春节,无法正常行走,也不能如同往年那样回到富饶哥哥家聚会,宋柔便说把吴亮一家约到家中来过年。

    过了年,痛风病依然断断续续发作,病灶不消。等到开学了,朴芝人给吴为打来电话,问问病情,又问道,能不能走?

    吴为说,勉强能走。

    朴芝人便让他过去一趟。朴芝人把学校情况对他大致说了一下,又说道,从今年起总行决定停止系统内招生,学校要转向社会招生,同时也要到行里跑一跑尽量争取生源。考虑你和行里的关系挺好,你就抓一抓招生的事。开学的大会上,朴芝人讲道,经过省行同意,提拔吴为为校长助理,兼招生办主任。

    正文第五十二章好运连连

    转眼新的一年来到了,省行人事处来了两个人到学校考核干部,决定提拔吴为正处级校长助理,却因为省行班子成员一直不齐等到七一才开上会定下来一批干部,会后邹行长亲自给朴校长打电话,说吴为的事定下来了,就不用采取先任助理的方式了,一步到位,直接任命为副校长,下周省行新上任的董行长来宣布。说来也赶巧,在宣布吴为任职令的大会上,同时又宣布了吴为荣获劳模、优秀教师和优秀专家的文件。

    台下有人议论道,怎么一下子得了这么多荣誉奖励,我一辈子要是得到一个就心满意足了。朴校长在会上把副校长的分工情况向大家做了说明,吴为分管学工、科研、图书等部门。会后学校利用暑期组织教职工及家属远赴海滨城市旅游,家属们反响非常好。回来后,朴校长又带着吴为和一位俄语教授远赴俄罗斯,领略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异国的酒文化收获也颇丰。

    根据吴为的建议,朴校长同意,秋季开学初,学校对学生进行一周军训。学工处的柳大姐对吴为说,你是怎么同朴校长说的,他同意搞军训,我过去对学校提了好多年军训就是不同意,你一上来就通了,还是你说话有分量啊。经过军训,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果然焕然一新。

    开学几天后,吴为接到市行学会秘书长习久长的电话,说他们召开学会年会,请他参加并讲话,还在会议期间特别请他为热爱写作的员工们讲一讲如何写好金融论文。电话里习久长对吴为说,你们那个学校除了你以外,那些人我们瞧不起,一个个的有什么啊,净摆谱硬装。吴为赶忙劝道,兄弟单位之间还是应该好好处。

    吴为以前听朴校长说过,崔校长退之前,市行的李云行长看学校的级别是副厅级,曾经做通省行工作到学校任党委书记,而且省行当时的行长已经与朴校长正式谈了话。朴校长对吴为说道,我对上边说了,不同意这样做,我们自己有干部还需要提拔,如果她要真来了,你就没有位置了。这样一来两个单位之间关系一度很紧张,互不来往。

    吴为同朴校长打了招呼便去参加市行的年会,会上吴为见到省行两位老行长。因学校正在搞军训,吴为同习久长说他在会上说几句话表表态还要赶回去,代表学校说了几句话没等散会就回校了。

    吴为对朴校长说省行两位老行长都来了,朴校长便约定下午两个人一起去见老行长,买了点纪念品,晚饭就在市行吃了。

    在酒桌上,老行长对吴为笑道,我到你们学校去过那么多次,怎么没有在酒桌上看到过你?

    吴为笑道,我是一个教书匠,怎么能上得了这个台面?

    老行长马上提起酒杯道,祝贺吴为高升。

    李云行长笑道,上午你在会上的那几句话说的很好。

    陪同两位老行长来的勇智对吴为说,两位老行长对你非常关心重视。吴为等李行长、朴校长、勇智提完酒后,也分别提酒一一表示感谢。李云看吴为敬了一圈酒,笑道,大家都以为你不能喝酒不善应酬,看起来是没给你机会吧?

    吴为说,是这些年朴校长培养的好。朴校长听了面露笑容道,小吴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吴为一时成了大家谈笑议论的中心,吴为也比其他人多喝了几杯酒。

    吴为在九十年代进入了双为的高峰期。学术之道渐成气候,在国家级刊物上接连不断发表文章,引起上级重视,学者专家身份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确认。在金融报上发表的试论金融改革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一文,瑞智看了后对吴为笑道,你这篇文章读起来真有了大家风范,以前那些文章可看不出来。在为人的道路上,吴为保持友善亲和,产生人格魅力,吸引了一批人,热心助人执著为道,为而不争的品格,造成了一种职场强势,有些与他较劲的同事,自愧不如纷纷避让。有人回家对媳妇说,老吴在这咱们走吧。有的主动调出另谋出路。

    宋柔看到这一切,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事业兴旺,生活改善,她在她的工作中也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透露出中年女性的丰韵风采,越加透露出女性的魅力,引起周围同事领导的青睐,也出现了动心者,约她出去看电影吃饭,她是闲唠可以单独出去一概拒绝,无奈地感到宋柔心中只装着吴为和孩子,又看到吴为事业人生步步提升,也只好自叹人生命运不济,望着宋柔这样美丽贤惠的女人与自己人生失之交臂只能痛感遗憾。两个人的杰作小吴宋,也长的眉清目秀、十分可爱,人见人夸,说集中了两个人的优点,有次照相,师傅一看这孩子不由得赞叹,长的严实合缝。

    吴为进了班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局面。

    朴芝人协调能力强,定什么事上会前先协调,取得一致达成共识了才上会,有不同意见也的会下先打通,实在做不通的先别上会,挺高明。吴为机智过人,进了班子,发挥科研优势,又年轻,给班子带来活力和朝气,朴芝人对他该支持支持、该扶助扶助。大家开始也都拿他当小弟弟让着,通过他的干法也确实发挥了优势,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可就是不知职场上忌讳,给人想抢班夺权的感觉,渐渐遇到阻力,听到一些非议。

    吴为进了班子,一心朴实抓工作,执著为道的劲又上来了,却很快造成了新的紧张。吴为心里清楚,为人为不好,没人跟你干,所谓为人主要是维护下边的人,遇到事情要为下边人争口袋争机会争利益争取提拔机会;为道是把握好方向。吴为在工作上也遇到一些难缠事情。分管学生工作,学生成分比较杂,有行里的也有学校为了创收面向社会散招的,这方面成分越来越多。

    吴为刚接手学生工作不长时间,就发生了xj班的学生集体和社会班的一位小同学打架,事情的起因是新疆班同学晚上在寝室喝酒,那个小同学也凑过去喝起来,不料却闹起事来,那个小同学还把xj一个同学脑袋砍了几刀,虽然没有性命之忧影响却非常大,新疆班的同学提出强烈要求,已经实行罢课,那个小同学的父亲也来找学校要在媒体上曝光,事件一时成为全校瞩目的大事。

    吴为同朴校长打了个招呼就来到xj班,要求复课,承诺学校能处理好这件事。晚上快下班时xj班的班长带着几个人集体去找吴为,门卫看见了还特意跟上去,在门口一个劲向里张望。原来七、八个同学来找吴为谈条件,罚款可以能不能不通报处罚。行校之间有个不成文约定,叫行校联动,学校处罚行里也要同等处罚,这样学校对学员就有约束力了。

    吴为听了同学们的要求也感到很为难,但略加思考,便做出一个决定,果断地道,你们要取消处罚也可以,但你们全班要面向全校师生做出一个承诺,以后不再酗酒。

    班长看了看同来的几个人神态,又想了想,说道我们这几个人敢保证,要全班同学都做到,我们没有把握,再说了,要面向全校师生承诺,我们以后在那些小同学面前还能抬起头吗?

    吴为道,看起来是掉面子的事,其实,你们年龄大又是a行的人,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做个表率,要写出那么几条,用大红纸张贴出去,这么一做形象就上去了。你们要能做到这个,我就敢把通报记过处罚取消了,但罚款该交的交。这么一说,班长和几个人简单商量一下,还是感觉有些为难,要全班同学承诺感到缺少底气。那位头上被砍了几刀缠着绷带的同学先表态道,这件事涉及到全班同学,我们几个也做不了主,要征求大家意见,晚上我们全班同学开个会做出个决定,明早告诉你。

    吴为同这几个同学谈话期间,看到门卫站在外边不时向里面探头,等同学走了后,他走进来,吴为好奇道,有什么事?他说,我还担心他们找你动手打架呢,没想到你这样处理啊,说完竖起大拇指然后转身走了。吴为又马上打电话告诉担任班主任的富力晚上到xj班看看。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头天晚上来的那几个xj班的同学代表便来找吴为说大家同意了,承诺书也已经写好贴出去了。吴为说,好,你们几个人立刻把罚款交了。这几个人啥也没说转手就走了。学工处的柳大姐高兴坏了,来找吴为问怎么谈的,那几个学生很痛快就把钱交了,还贴出承诺来了。吴为如此一说,柳大姐一个劲地道,处理的好,我们还正犯愁呢,都想同xj行的教育处联系了,让他们自己来处理。从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中,吴为悟出了在冲突的事件中深藏有转化升华的机巧,存在着发生戏剧化转变的可能。

    正文第五十三章正经可以反用反经不可正用

    一天晚上,常思来到吴为的家,二人坐下宋柔过来给沏上茶。常思笑道,你现在当上官了,我给你送本书,对你可能有帮助。吴为接过来一看,书名叫《反经》,上下两册,署名是唐朝的赵蕤,翻了翻道,真没有听说还有这样的书。

    常思说,我看你就挺有智慧,你再好好读读这本书,也许能吸取借鉴一些东西。

    吴为很关心地问常思,你现在研究些什么问题?

    常思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像你做的那么好,琢磨什么问题也不系统,就是写出东西来人家也不重视,不像你写什么做什么,都能引起领导重视,想事做事能做到点子上,你看,你一张罗的事领导一重视,大家又都愿意跟着干,就容易干出名堂,连上级都跟着重视了。

    吴为说,你的哲学功底那么深厚,谈论起哲学各个门派如数家珍,怎么能在结合现实问题上找到好的结合点,实现突破就好了。

    常思说,这些年我看你做的就很好,你看你读《资本论》读的很深透,但没有停留在那上面,研究什么又都很系统,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并且能在讲课过程中揉进自己的东西,我们就总能听到学生对你的议论,说你讲的课比其他老师深。

    吴为笑道,我同你谈论一些问题也很受启发,这些年受益不小。

    常思说,我感觉你很善于学习思考,看你写的许多东西,就是平常随便唠嗑带出来的问题,写东西的路子越来越宽。

    吴为说,人家也有议论说我务的有些杂,杂而不精。

    常思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