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俏媳妇 - 31第三十章
进入未时,市集的人群渐渐变得稀少,李荷想了想,就向母亲建议道,“咱们也收摊回家吧。”
王氏四周环顾,也确实是没什么人了,方同意道:“行,收摊吧。”
李荷把钱袋子仔细的系好,小心翼翼地装起来,王氏瞥了一眼没作声。
母女二人收拾好,就去茶摊接李翠和李安,王氏满怀感激地向那中年汉子道谢,“……多亏有您帮忙看着,不然还真是顾不过来。”
中年汉子摆了摆手,憨憨地笑道,“这俩孩子乖巧得很,坐着一动都不动。”
听得有人夸赞自己的孩子,王氏也高兴的笑起来,李荷一手牵着李翠,一边牵着李安,一家人向茶摊主人道别。
王氏有几个月都没来过镇上了,李翠和李安更是几乎都没来过,她就想趁着这个机会带着几个孩子逛逛再回去,反正李贵也要到了晚上才回家。
李荷自然是点头应了,李翠和李安当即就咧开嘴笑起来,神情雀跃,看得王氏心里一酸。
李荷牵着妹妹和弟弟走在母亲身边,一家四口沿着长长的街道慢慢逛起来。
“娘,您看看家里有什么东西需要添置的就说一声,咱们一块儿去买。”爹娘手里攒了点儿钱,待明天把大姐李梅赎回来不知还能剩下多少,上次无意中听见爹爹家里小住不了,想多盖间屋子,也不知道还有没有钱,李荷已经起过了,除了衣服的支出比较大,平常偶尔添些油盐酱醋之类的花销并不算多,由她来帮着家里分担也是应该的。
王氏素来节俭,就恨不得把一个子儿掰成两半花,她摇了摇头,道:“家里啥都不缺。”说着,又板起脸来教训她,“刚挣几个钱就想花钱,你这样还怎么攒钱呢。”
李荷吐了吐舌头,嘟哝道:“我这不是想替您省钱嘛。”
王氏听了脸色微霁,看着女儿委屈的小模样,也不由放缓了声音说话,“将来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你能省也就省着点儿花,手头宽裕了说话做事才能更体面。”
“我听您的。”李荷从善如流地点头。
王氏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想起当初和公公婆婆,还有李富一家子生活在一起的情形。自己丈夫是老实的,挣来的钱都交给婆婆了,等公公婆婆一蹬腿,马氏就开始掌家,两房人在一块儿日子过得磕磕绊绊的,要不是那回二妞磕坏了脑袋,马氏不肯拿钱出来请大夫,恐怕丈夫都下不了决定提分家的事情吧。可见这过日子,手里攥着钱有多重要。
走着走着,李安就停下脚步。
李荷回身蹲下来温柔地和他说话,“是不是走累了,走不动了?”
李安拘谨地摇了摇头,抿着嘴不说话,目光却朝路边的一个小摊子望过去。
李荷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原来是个捏糖人的小摊子。
王氏看着三个孩子没有跟上来,就转身倒回去,“怎么了,小安是不是走累了?”
“不是。”李荷冲着娘亲笑笑,扬了扬下巴朝捏糖人的摊子指过去,“是被这个迷住了。”说着,她就牵着妹妹和弟弟走过去。
摊长看到有生意上门,立刻就热情地招呼,“咱们这儿样式多,小兄弟看看喜欢什么样的,我给你拿一个。”
走在李荷身后的王氏则问道,“多少钱一个?”
摊长笑道,“不贵,不贵!每个只要两文钱。”
两文钱也可以买两个素馅包子了,这还叫不贵呢!可王氏转念一想,孩子们难得来一趟镇上,两文钱就两文钱吧,给孩子们一人买上一个,让他们高兴兴。
李安正聚精会神的看着眼前的糖人,感觉很新奇。
李翠年纪略长,开始懂事了,她挨在二姐身边,看了一眼那糖人,就低头望着自己的脚尖,好像对它们完全不感兴趣的样子。
李荷看着妹妹和弟弟的眼神中就多了几分怜惜,她摸了摸李翠的头,轻声道,“你们一人挑一个喜欢的吧,二姐给你们买。”
李安扭头冲姐姐高兴得直点头,李翠腼腆,她看了眼王氏,见母亲不反对,这才慢慢笑起来。
王氏用胳膊碰了碰二女儿,“你也挑一个去,娘给你们买。”
她又不是真的只有十岁,不是不舍得花钱,是对这个真的不感兴趣,李荷朝母亲笑笑,道,“我不要,我不喜欢吃糖。”
王氏想了想,好像真是这样,三种不同口味的桃肉干,李荷就最喜欢吃椒盐的,最不爱的就是那甜味的。
于是也不再勉强她,看着李翠挑了个桃子形状的,李安挑了只猴子模样的,王氏就摸出四个铜板给那摊主。
摊主还又问了李荷一遍,“小姑娘,你也挑一个吧,瞧瞧这糖人多有意思呢。”
她看过的,玩过的有意思的东西多着呢,李荷心道,她冲摊头摇了摇头,“我不要。”
这是母亲买给孩子们的,也是王氏对两个孩子一种疼爱的表现,李荷不争着去付钱,却想着待会儿中午要请大家吃什么好。
路过一家布庄,王氏只进去问了问价钱就出来了,实在是太贵了,她舍不得买。若是只给小安一个人做倒还行,可丈夫已经发了话,要做就三个孩子各做一身,她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去年的冬衣把边角放一放,还能再穿的。
李荷跟着进去,乍一听那价格心里就猛的一跳!家里一共五口人呢,要做衣裳得买多少料子啊,还得打棉花呢,光是想想她都觉得心疼极了。
上个月她就已经把冬天的棉衣翻出来晒过了,每一件都是她亲手叠的,不过就是看上去旧了些,那棉衣看上去还是好好的,摸着也很暖和呢。
此时的她觉得能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生活就很幸福了,也不在乎吃的是不是山珍海味,穿的是不是绫罗绸缎。生活的环境改变了,人的思维也要跟着转变,现在的她对生活要求很简单,只希望能在维持现状的同时,能想办法多挣点钱捏在手里,她相信,只要使用得当,这笔钱会让将来的日子越过越好的。
王氏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李荷心里已经猜了个七八成,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好捡些王氏感兴趣的话来说,“娘,爹爹的钱袋子太旧了,咱们去买两块碎布头,您帮他重新做一个吧,上回二哥带我去了一家布庄,料子好,花样多,价钱也公道呢。”
“噢?是哪一家呢,你快带我去看看。”王氏一听帮丈夫做荷包果然就来了精神,“我一直想着给你爹做一个,但都找不到合适的布头呢。”
李荷暗暗松了口气,指了前面的一家铺子道,“就在那儿。您顺道再挑两块布头回去绣个帕子吧,我给您买,就当是我孝敬您和爹的。”
还算是她懂事!王氏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女儿的话让她感觉非常妥帖,笑着嗔道,“又乱花钱,我一个老婆子用那么漂亮的帕子干嘛,还不如你买来绣了自己用。”
话是这么说,进了店里,王氏看着那漂亮的料子也很是心动,挑了半天,选了一块水红色和一块湖绿色的布头。
店里的小伙计还笑道,“您真是好眼光,这两块布头是咱们店里最好的料子裁了衣裳剩下来的,要不是零碎了些,肯定不是这么便宜的价钱了,您现在买最最合适了。”
王氏被夸了一遍,心里美得很,也帮女儿挑了一块湖蓝色的,“这个颜色清清爽爽的,适合你。”
吃了糖人的李安也很高兴,听了母亲的话点头说“好看。”
从布庄出来,李荷就向王氏提议道,“咱们去买两根大骨吧,晚上熬汤喝。”怕母亲不同意,她又眨眨眼笑道,“都散市了,这会儿去买肉什么最划算了。”
散市了东西没卖完就意味着卖不出去了,这个时候去买会比早晨更便宜些,王氏笑骂道,“你这个促狭鬼,连这个都知道了。”心里却感慨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女儿才十岁就懂得精打细算着过日子了。
买完大骨,已临近中午,王氏就说带他们去一家很有名的面摊去吃素面。两个小的原本已经走累了,听说还要在镇上吃了面再回家,脸上都倦容都一扫而空,再多走几步也不觉得累了。
或者是过了吃饭的时间,面摊上客人不多,李家母子找了张干净的桌子,王氏就要了四碗素面。
很快,热气腾腾的素面就端上来了,汤面上还撒了把碧绿的葱花,让人看着就胃口大开。
王氏又要了个干净的小碗,帮着李安夹些面条出来,又吹了吹,等凉些了,再把碗推到他面前,让他自己吃。
李荷看着李翠,关切地道,“烫得很,你慢慢吃。”
李翠抿着嘴点点头,小口小口的开始吃面。
解决了午饭,一家人这才慢悠悠地出了镇子,准备回家。
到了家,王氏把没卖完的桃肉干都放到屋里的阴凉处,又指着那几个罐子问李荷,“你打算什么时候再去镇上把这些东西卖完?”
李荷却是不着急的,这东西能放上一段时间呢,剩下的也不多,就是留着当零嘴也不错啊,“下回再说吧,我打算和二哥哥商量商量,看看哪天他得空,我们再去摘些桃子回来。”
正说着,粗布帘子一下掀了起来,李清探着脑袋笑嘻嘻地望着李家母女道,“背着我悄悄说我什么坏话呢,我可都听见了啊。”
王氏没好气地瞪他一看,三两步上前揪着他的耳朵拎他进来,“我们正商量着该不该给你分钱呢,你二叔不在,你也忙得不见影子,害得我得跟着二妞去镇上摆摊。”
李清身子一扭,就跳到一边去了,爽快地道,“不分也没事啊 。这几天我是真的忙,劳二婶陪着二妹妹走这一趟辛苦了,那些钱就当是我孝敬您的吧。”
王氏只是说笑,哪里会真的要他的钱,笑着骂了句“鬼灵精!”就转身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加更来了,我是存稿箱君。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