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你倾世 - 77第七十六章 番外二
对于吟书来说,自己对爹爹们的记忆早已模糊,他只知道每次自己提起自己的爹爹们,太妃就会以泪洗面。
淑太妃早已年老,他一手将吟书拉扯长大不假借于任何人之手。吟书总是听见太妃对自己念叨自己的爹爹是如何如何乖巧聪慧,自己的父亲又是如何如何睿智大义。每每听见太妃的夸赞,吟书就会苦恼的摇头,为什么皇帝舅舅却说自己的父亲是个蠢材,爹爹是个痴货呢?
年幼的吟书还有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一次他禁不住向他们询问自己的疑惑,大家都是一副哥哥好笨的表情。几个小豆包凑成一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见解。
“哥哥真笨,爹爹说了,父皇的话不能信的。”
“恩恩,爹爹还说,父皇骂人呢,就要当做没听见。”
“就是就是,父皇可坏了。”
······
在一旁的皇上青筋开始浮现,这群臭小子,说他的坏话能不能不要特地跑到他的书房来说,啊?本想张口训他们几句,看着被围在中间的吟书,皇上想了想,又把话咽了下去。
一直以来,吟书在这宫中都是最受宠的那一个,虽然不明显,但是面对吟书,皇上,太妃和已经身为皇后的云砚连面色都要柔和几分。吟书作为这个皇宫之中最特殊的存在,也是最宝贵的存在。
大雍朝是个朝代,他并不会因为沈墨和小小二人的死有停止向前走的趋势。在他们离开后的几年里,大雍的革命和兴旺仍在继续。沈墨为了大局和诸多无辜百姓的性命枉死,也是为皇上铺了改革之路上的第一块砖,他死后,民愤渐平,皇上吸取教训,不再如此激进而是花了几年时间慢慢与之周旋,一面暗地里消耗诸位世家的实力,一面大力提拔通过科举上来的寒门学子。
放下奏折,皇上不禁揉起了额头。云砚为皇上捧上一杯茶:“皇上,今来国事为何如此繁忙?”那奏折日日堆积如山。
“也没什么,不过是那群老不死的在给我找麻烦,最后的挣扎罢了。朕最担心的还是边境的蛮夷,这几年虽说太平可边境还是摩擦不断,朕这几日在想,沈墨提出的通市一议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只是这主办的人选让朕实在头疼。”连他自己对这通市一事都是一知半解,也不知选派何人才能把这事办的妥当。
“事关大雍和蛮夷的外交,皇上的确需要三思。看皇上如此辛苦,若是沈大人还在就好了,还能为你分担一些。”
提及沈墨总是好像戳中了皇上的痛脚:“别和我提那个蠢货,他除了给我找事还能干什么?”明明昭了他回来非得自作主张去送死,我要完成的事业难道就缺了他这么一条命吗?事过多年,皇上依然愤愤。
云砚见状一如既往的摇头,皇上还是如此口是心非,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大雍今日的繁华有沈墨一半的功劳,只是对于沈墨的牺牲心里总是怅恨比惋惜要多。皇上忌惮他,也需要他,没人比皇上更加了解沈墨的才能也珍惜他的才能。
政事稍歇,皇上和云砚抱起吟书领着一帮小萝卜头去了御花园,当起了好父亲。吟书不满:“皇帝舅舅,快放我下来,书儿已经八岁了,要自己走。”皇上拍了拍吟书不安分的小屁股,还是将人一路抱到了御花园。
吟书对皇帝舅舅不理睬自己多有委屈,可是他每次闹别扭不理舅舅了,舅舅又会拿出很多好玩的玩意儿来哄他开心或者帮他向太傅求情免学一日,让他实在生不起气来。这也就纵容了皇帝,把人一直抱到了十三岁才在吟书的严正抗议下放弃。
皇上对于吟书诸多纵容。他好像对自己喜欢的人就是如此,拼尽所有一门心思的对他好。吟书若不是有太妃和云砚管着,肯定被皇上惯成了一个四体不勤的小懒猪。皇上对吟书的喜爱如此明显,朝中的大臣们从吟书十岁上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皇上一个高兴就将吟书立为储君,将大雍的百年江山拱手让给了异姓人。
不论如何,吟书在后宫受尽宠爱,一些人难免不安。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最后出手的人竟然会是吟书的太傅。那日是吟书十三岁生辰的第二日,他和皇上舅舅严正抗议,今后再不能为他代步,皇帝不舍,感叹孩子长大了,便约定今日是他抱着代步的最后一日。为此皇上还特地抽了时间,抱着吟书一路送他上学下学。太傅看着十三岁的少年坐在皇上的肩头嬉笑,杀心顿起。没人人比他更清楚吟书的软濡性子和皇上嫡长子的天资。现在皇上却对着吟书如此宠爱,视他为嫡亲长子,若是立吟书为储。不,他不能让皇上因为一己之私毁了大雍的百年基业,大好的江山前途。
于是他下手了,连个周密的计划都没有,就这么直接将人唤至偏僻处,一石头将人拍晕,慢慢的将人掐死。一腔爱国的热血和三分儒生的酸腐彻底杀了皇上一干人的措手不及,日防夜防,谁会想到儒雅的太傅会突然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太学里下杀手,连暗卫都是守在入学处。
可是吟书没死,一个突然出现的英俊少年一剑了解了行凶的太傅,将吟书送回了太妃的寝宫。看着吟书头破血流,昏迷不醒,整个后宫都是震了一震,所有侍奉吟书之人都得了二十大板,撤换了一批宫中侍奉奴才和侍卫。皇上大怒,下旨斩了太傅的九族却没想到惹来百官的请愿,怪不得太傅有这么大的胆子,原来是百官早有此意。
就在皇上准备再次血洗百官时,吟书却醒了向皇帝舅舅提了两个要求:一,放太傅一马;二,要那个救他的少年做伴读。
面对刚刚醒来,双目带红的吟书,皇上根本毫无拒绝之力。多年后,皇上总是要为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咬牙,就是从这开始,他的乖儿子慢慢被那个小子拐走的。罢了罢了,好歹他也答应了嫁给吟书,而不是娶,自己还是颁旨,大雍容许同性结亲吧。
对于吟书来说,自己对爹爹们的记忆早已模糊,他只知道每次自己提起自己的爹爹们,太妃就会以泪洗面。
淑太妃早已年老,他一手将吟书拉扯长大不假借于任何人之手。吟书总是听见太妃对自己念叨自己的爹爹是如何如何乖巧聪慧,自己的父亲又是如何如何睿智大义。每每听见太妃的夸赞,吟书就会苦恼的摇头,为什么皇帝舅舅却说自己的父亲是个蠢材,爹爹是个痴货呢?
年幼的吟书还有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一次他禁不住向他们询问自己的疑惑,大家都是一副哥哥好笨的表情。几个小豆包凑成一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见解。
“哥哥真笨,爹爹说了,父皇的话不能信的。”
“恩恩,爹爹还说,父皇骂人呢,就要当做没听见。”
“就是就是,父皇可坏了。”
······
在一旁的皇上青筋开始浮现,这群臭小子,说他的坏话能不能不要特地跑到他的书房来说,啊?本想张口训他们几句,看着被围在中间的吟书,皇上想了想,又把话咽了下去。
一直以来,吟书在这宫中都是最受宠的那一个,虽然不明显,但是面对吟书,皇上,太妃和已经身为皇后的云砚连面色都要柔和几分。吟书作为这个皇宫之中最特殊的存在,也是最宝贵的存在。
大雍朝是个朝代,他并不会因为沈墨和小小二人的死有停止向前走的趋势。在他们离开后的几年里,大雍的革命和兴旺仍在继续。沈墨为了大局和诸多无辜百姓的性命枉死,也是为皇上铺了改革之路上的第一块砖,他死后,民愤渐平,皇上吸取教训,不再如此激进而是花了几年时间慢慢与之周旋,一面暗地里消耗诸位世家的实力,一面大力提拔通过科举上来的寒门学子。
放下奏折,皇上不禁揉起了额头。云砚为皇上捧上一杯茶:“皇上,今来国事为何如此繁忙?”那奏折日日堆积如山。
“也没什么,不过是那群老不死的在给我找麻烦,最后的挣扎罢了。朕最担心的还是边境的蛮夷,这几年虽说太平可边境还是摩擦不断,朕这几日在想,沈墨提出的通市一议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只是这主办的人选让朕实在头疼。”连他自己对这通市一事都是一知半解,也不知选派何人才能把这事办的妥当。
“事关大雍和蛮夷的外交,皇上的确需要三思。看皇上如此辛苦,若是沈大人还在就好了,还能为你分担一些。”
提及沈墨总是好像戳中了皇上的痛脚:“别和我提那个蠢货,他除了给我找事还能干什么?”明明昭了他回来非得自作主张去送死,我要完成的事业难道就缺了他这么一条命吗?事过多年,皇上依然愤愤。
云砚见状一如既往的摇头,皇上还是如此口是心非,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大雍今日的繁华有沈墨一半的功劳,只是对于沈墨的牺牲心里总是怅恨比惋惜要多。皇上忌惮他,也需要他,没人比皇上更加了解沈墨的才能也珍惜他的才能。
政事稍歇,皇上和云砚抱起吟书领着一帮小萝卜头去了御花园,当起了好父亲。吟书不满:“皇帝舅舅,快放我下来,书儿已经八岁了,要自己走。”皇上拍了拍吟书不安分的小屁股,还是将人一路抱到了御花园。
吟书对皇帝舅舅不理睬自己多有委屈,可是他每次闹别扭不理舅舅了,舅舅又会拿出很多好玩的玩意儿来哄他开心或者帮他向太傅求情免学一日,让他实在生不起气来。这也就纵容了皇帝,把人一直抱到了十三岁才在吟书的严正抗议下放弃。
皇上对于吟书诸多纵容。他好像对自己喜欢的人就是如此,拼尽所有一门心思的对他好。吟书若不是有太妃和云砚管着,肯定被皇上惯成了一个四体不勤的小懒猪。皇上对吟书的喜爱如此明显,朝中的大臣们从吟书十岁上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皇上一个高兴就将吟书立为储君,将大雍的百年江山拱手让给了异姓人。
不论如何,吟书在后宫受尽宠爱,一些人难免不安。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最后出手的人竟然会是吟书的太傅。那日是吟书十三岁生辰的第二日,他和皇上舅舅严正抗议,今后再不能为他代步,皇帝不舍,感叹孩子长大了,便约定今日是他抱着代步的最后一日。为此皇上还特地抽了时间,抱着吟书一路送他上学下学。太傅看着十三岁的少年坐在皇上的肩头嬉笑,杀心顿起。没人人比他更清楚吟书的软濡性子和皇上嫡长子的天资。现在皇上却对着吟书如此宠爱,视他为嫡亲长子,若是立吟书为储。不,他不能让皇上因为一己之私毁了大雍的百年基业,大好的江山前途。
于是他下手了,连个周密的计划都没有,就这么直接将人唤至偏僻处,一石头将人拍晕,慢慢的将人掐死。一腔爱国的热血和三分儒生的酸腐彻底杀了皇上一干人的措手不及,日防夜防,谁会想到儒雅的太傅会突然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太学里下杀手,连暗卫都是守在入学处。
可是吟书没死,一个突然出现的英俊少年一剑了解了行凶的太傅,将吟书送回了太妃的寝宫。看着吟书头破血流,昏迷不醒,整个后宫都是震了一震,所有侍奉吟书之人都得了二十大板,撤换了一批宫中侍奉奴才和侍卫。皇上大怒,下旨斩了太傅的九族却没想到惹来百官的请愿,怪不得太傅有这么大的胆子,原来是百官早有此意。
就在皇上准备再次血洗百官时,吟书却醒了向皇帝舅舅提了两个要求:一,放太傅一马;二,要那个救他的少年做伴读。
面对刚刚醒来,双目带红的吟书,皇上根本毫无拒绝之力。多年后,皇上总是要为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咬牙,就是从这开始,他的乖儿子慢慢被那个小子拐走的。罢了罢了,好歹他也答应了嫁给吟书,而不是娶,自己还是颁旨,大雍容许同性结亲吧。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