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 分卷阅读14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枢密副使一共设两个,李从嘉抬手就把它们给了李弘冀和李平。

    至于李弘冀身上那个什么宰执的官职,肯定是没有了,不过李弘冀看得出,这个枢密副使的位置比那个什么宰执强得多,至于剩下的官职自然要细细商议,尤其是军事法庭,小心。

    这些都是细致活,李从嘉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反正下面人做的不和他心意,他就不同意,现在他说了算,爱咋咋地。

    内阁算是被直接大砍一刀,权利被分出去许多,但是周宗等人却是松了口气的,内阁看上去风光,一旦弄不好就容易戳到当权者的炸点,尤其是首辅,位高权重看上去风光,然而一旦被皇帝忌惮,除非是能够势压皇帝那种,否则就等着被收拾吧。

    在经历最初的大调整之后,肃州算是整体步入了正轨,再加上瓜州和沙州需要梳理,整个大唐一忙就忙了一个夏天。

    等到秋风吹来的时候,李从嘉之前在甘州埋下的钉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比起大唐的欣欣向荣,甘州那边显然开始走下坡路。

    顺化可汗并不仁慈,对于敢起兵造反的,直接就派兵剿灭,不招安,甚至连俘虏都不要,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杀掉。

    李从嘉知道之后不由得咋舌,他都对敌人都不敢这么干,顺化可汗对自己的子民这么凶残,将来肯定会有反弹。

    不过,现在看来反弹还没来,除了田大郎带领的那一支起义军因为有李从嘉的暗中支援,还能继续跟顺化可汗打游击战,其他的起义军倒是真的被扑灭了。

    田大郎这一支军队搞得顺化可汗很暴躁,给下面人下了死命令,抓不回起义军首领,就让他们提头来见。

    韩俦看火候差不多,就开始买通甘州上层官员,透露出消息,说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楼兰王在支持。

    顺化可汗对此本来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赵匡胤最近一直在中原那边搞风搞雨,跟周国死磕,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来对付甘州?

    顺化可汗的儿子景琼倒是开口问道:“莫非……是有人栽赃嫁祸?”

    那么问题就来了,栽赃嫁祸的是谁呢?

    最有动机的一个党项,一个肃州龙氏,哦,或者不该称龙氏了,而是肃州李氏,肃州是李氏党项也是李氏,难道这两家有什么关联?

    只是在顺化可汗的眼中,无论是党项还是肃州,都是贫瘠的代名词,这些时日以来那支叛军的消耗并不少,肃州虽然新得了瓜州和沙州,可那两州也不富裕,打仗还消耗了许多。

    顺化可汗思考许久,还是下达了一个再仔细观察的命令。

    然而韩俦早就考虑到这一点,跟田大郎约好,故意放进来了几个奸细,田大郎本来就是周国人,对赵匡胤更是熟悉的很,奸细传回去的情报有鼻子有眼,顺化可汗到底是相信了赵匡胤在搞事,田大郎和韩俦见事情差不多,趁着一次战斗的时候,田大郎诈死脱离,跟韩俦一起回到了肃州。

    没有了主心骨的起义军自然是被消灭的干干净净,起义军被消灭之后,顺化可汗就对着赵匡胤举起了屠刀。

    第112章

    赵匡胤在见到顺化可汗派来要捉拿他的使臣的时候, 整个人都是茫然的, 他就怕甘州回鹘给他找事儿, 所以最近一应的供奉全都不短缺,可顺化可汗怎么还是翻脸了?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据说是他要谋逆。

    赵匡胤整个人都被气笑了, 他如果要谋逆就不可能轻易对周国用兵,不管怎么说周国都是他生长的国家,对这个国家吹响进攻的号角, 赵匡胤本人也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的。

    可是如同李从嘉一样, 他也不甘心就这样窝在西北蛮荒之地,而他与周国如今已经势成水火, 想要投降都不可能,只能打,而这个时候顺化可汗发难,难道是想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赵匡胤是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跟着使臣走的, 谋反的罪名都下来了, 他一旦进了删丹,那就别想囫囵个的出来。

    至于使者说的什么人证物证俱全, 赵匡胤又不傻, 一想就知道他是背了黑锅,当然这个黑锅是谁甩过来的他就不清楚了, 不过有很大可能是肃州,毕竟肃州那边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不会轻易动兵。

    但是李从嘉一直视甘州回鹘为眼中钉肉中刺,他自己不能动手,自然就要想方设法的借刀杀人。对此赵匡胤除了骂两句娘之外也没别的办法,李从嘉这一手玩的太漂亮,也是赵匡胤最近忙得焦头烂额,没有过多思考肃州那边,谁能知道李从嘉隔着一个甘州还能给他找麻烦呢?

    不过这些都是赵匡胤的推断,就算他跟顺化可汗说,估计顺化可汗也未必会信,或者药罗葛仁裕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拿下他也说不定,于是赵匡胤干脆利落的就砍掉了使者的脑袋。

    李从嘉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笑眯眯的对着韩熙载说道:“韩俦不亏为纵横家肱骨,赵匡胤已经是陷入了死局。”

    韩熙载笑的很是矜持,他对自己这个儿子特别满意,虽然韩俦现在官职并不高,但只要他回来肯定有肥缺等着他,更何况限制韩俦官职的就是他的年龄,只要他简在帝心还有什么好怕?

    李从嘉放下这个消息,沉吟说道:“秋收已过,粮草准备的如何?”

    田文立刻出列说道:“粮草已入库,只是……若是大军要北征,怕也只能支撑两个月。”

    李从嘉有些无奈,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最主要的是现在赵匡胤跟周国开战,搞的他们的商队都无法继续跟北汉做生意,再加上现在赵匡胤估计已经反应过来是他在背后做手脚,肃州的商队过去实在是太冒险,这样一来,李从嘉的收入骤然减少许多,再加上这几年也算得上是征战不休,肃州的国库都快可以跑老鼠了!

    当年拿到那份宝藏的时候,李从嘉还觉得自己发了财,现在才知道,一个国家想要依靠那些金银珠宝支撑是不可能的。

    最主要的是肃州能够耕种的地并不多,各地粮食收货最多的居然是昆仑山附近的土地,可那边到底地方有限。

    就在李从嘉十分头疼的时候,杨新跑来说道:“前些日子商队回来,我让他们带了蚕和桑树。”

    李从嘉愣了一下,继而眼睛一亮,对哦,他之前怎么没想到呢?西域甚至更往西的地方,对于丝织品十分热爱,还有陶瓷,不能跟中原通商,他可以继续往西去贩卖嘛。

    桑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至少在西域也是能种植的,只不过养蚕和织布的技术,西域这边并不是很发达,然而李从嘉手上有不少南唐过来的女人们对这玩意熟悉的很。

    李从嘉赶忙把内阁和田文喊过来,商讨税收,以前在南边的时候,甚至种桑树都是要收税的,李从嘉赶忙废了这一条,现在推广还来不及呢,还收税,反正算一算,李从嘉手里并不是特别缺钱,现在内库跟国库分开了,李从嘉本人算是半个土鳖,对于各种奢华的享受不是很感兴趣,之前那些宝藏留下了一部分之后,剩下的都充到了国库中。

    他也不怕没钱花,毕竟商行和食肆都算是他的私有财产。

    不仅种树不收税,反而会给一定的优惠,至于养蚕的蚕茧,朝廷收购不收税,但是价格也不会很高,如果是贩卖自然也要收税的,只不过,税率定的并不高。

    这些事情李从嘉只是把握一个大致方向,剩下的都交给下面人去讨论,毕竟他也不是学经济的,他现在甚至不知道普通平民都要交什么税!

    交给他们之后,李从嘉很遗憾的发现瓷器大概是没办法搞了,毕竟这边的土质不适合,茶叶也不行,西方那边喜欢的东西也就一个丝织品可以搞一搞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杨新倒是真的很机灵,找到了这样一条财路。

    李从嘉含笑说道:“你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杨新搓搓手说道:“那个……殿下,郎君……能不能早点让五娘过门啊。”

    李从嘉顿时笑道:“也好,现在也不打仗了,安宁了下来,也是日子给你们办喜事了。”

    杨新眼睛一亮:“那……我师父来吗?上次我问师父,师父说他是出家人,在婚礼上出现不吉利,我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如果没有殿下跟师父,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可是不管我怎么说师父都不松口,您帮我劝劝呗。”

    李从嘉伸出食指点了点杨新笑道:“好啊,你这还用到我了,行吧,唔,回头我让太后或者王后去跟田家定个日子,你就等着做新郎官吧。”

    杨新瞬间喜道:“多谢殿下!”

    杨新本来以为自己的婚礼,李从嘉能到场已经很给面子了,万万没想到李从嘉居然要为他做主!这样哪怕杨新亲人都已不在,婚礼上也不会很难看。

    李从嘉看杨新几乎是蹦着走的,一时之间还有些羡慕他,按照年龄来说,这具身体也不过比杨新大四岁,可是身份的原因,已经不能做这种比较孩子气的动作了。

    杨新走了之后,李从嘉想了想,提笔写了一道诏书,当然这道诏书要经过内阁才能发出去,只不过,这一道诏书虽然没有跟内阁商议,他们应该不怎么反对才是——这是册封释雪庭为国师的诏书。

    正规称号是护国法师,李从嘉觉得以释雪庭的功劳,当得起护国法师这个称号了,毕竟自从到了西域之后,在李弘冀来之前,都是释雪庭带着队伍东征西讨,就算后来李弘冀来了,释雪庭也带着天策府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平朱元,甚至是低级军官立下功劳都有各种赏赐,就算是李弘冀,李从嘉无法在位份上给他更多,也会赐下许多金银珠宝,毕竟他也有老婆孩子要养。

    只有释雪庭,除了安宁城给他建的那座庙之外,李从嘉从来没有赏过他什么,这样一想,李从嘉心里就十分内疚。

    他不会觉得自己是王就理所应当的要求别人为他奉献,更何况就算他对释雪庭有恩,释雪庭也早就还了,反而是这么多年下来,李从嘉又欠了释雪庭许多。

    想到这里,李从嘉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内阁那里对李从嘉要封释雪庭为国师的反应并不激烈,唯一让他们有异议的就是在宫内盖庙这件事情。

    韩熙载苦口婆心说道:“殿下,今时不同往日,您如今是天下臣民表率,所作所为都要慎重才行,在宫里盖庙,这就相当于立了一个国教啊,郭荣灭佛您不是不知道,如今肃州崇佛氛围浓厚,已经造成了许多不便。”

    李从嘉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我们不必像郭荣那样搞得过犹不及,但是寺庙必须彻查,不能让壮丁都出家,这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也要严查度牒,只是这件事情由朝廷去做,民间肯定会有反对声音,不如让国师去,国师如今声望正隆,再加上他是佛家弟子,总有转圜余地,诸位爱卿看这样如何?”

    萧俨无奈说道:“让国师出马自然是好的,但是这个……盖庙……”

    李从嘉摆手说道:“这个你们不要多想了,不是我要盖庙,而是这座王宫之内本来就有庙啊,我只不过是想要将它修缮一下,然后让国师住进去,总比再找一个地方给他盖间大寺院来的花费少吧?否则若是在外面找地方的话,总要靠近酒泉,除此以外,好歹也是国师居所,盖得太小气也不配他的身份不是?”

    内阁辅臣:有理有据,服!

    李从嘉一看他们的反应就知道都在担心出来一个朝廷无法管辖的国教,所以他想了想说道:“我李家先祖乃是老子,当年宫里是有道观的,如今也画出个地方重新建一座道观便是,不过,西域这边没有正经道士,也就算了,反正我本身就是道家后人。”

    用道教来克制佛教?这个可以有,众人微微放下心来,知道李从嘉没有因为宠信释雪庭就昏了头。

    实际上他们完全不必要担心,释雪庭固然是个和尚,然而他却从来没有对李从嘉灌输过佛教思想,甚至他跟李从嘉在生活上有差异的地方,他也没有提起过,只是默默的按照自己的身份去做。

    就李从嘉而言,这样的宗教信徒才是他想要的信徒,只不过他也知道,释雪庭这个信徒其实……不是那么纯粹,任何宗教都有其攻击性,只不过有的是温润如水循序渐进,有的则手段激烈。

    当然李从嘉要画出地方盖道观主要也是想要拨出一块地方,省的有人觉得他后宫很大,还很空旷想办法来塞人,他乐意守着一个“王后”谁管得到?

    徐铉此时不反对盖庙只是说道:“国师佛门中人,庙也不必太过奢华。”

    哦,这又开始担心李从嘉花大价钱修缮,李从嘉心中翻了个白眼,嘴上却说道:“只是稍微整理一下而已,不过也不能太差劲,毕竟是在王宫之内,不过诸位也不必担心,这个钱从内库走,不会走国库。”

    周宗等人嘴角微微一抽,他们怎么就忘了,如果国库不是有李从嘉贴补,甚至还不如李从嘉内库充盈呢?

    到了这个地步大家也不好再反对,周宗只好又说了句:“纵然国师是佛门中人,但也是外男,是不是要与后宫有所间隔才好?”

    李从嘉痛快说道:“理应如此。”

    阴私之事最难辩驳,若是有人看释雪庭不顺眼,想要用这个来攻讦他的话,到时候李从嘉除了公开他们的关系,怕也没第二个办法了。

    可是一国之主跟国师搞到一起……好说不好听,哪怕将来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但也绝对不能摆到台面上,这时候他倒是有些感谢周宗了。

    既然感谢周宗,那么李从嘉就决定给他一些回报。

    于是他开口直接转移了话题:“太子今年已经四岁,到了该启蒙的年纪,我有意亲自教养,还是要给他找个正经老师才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