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 分卷阅读40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李从嘉响亮的亲了他一口说道:“你真聪明。”

    不过等李从嘉说完这句话,他就发现刚刚自己在严肃的说两国情势,而释雪庭已经不声不响的把他衣带都解开了!

    释雪庭见李从嘉终于反应过来,轻笑一声起身抱着他一边走向内室一边说道:“夜深了,该安置了。”

    李从嘉:……

    不过因为第二天是小朝会,所以释雪庭十分温柔的要了一次就让李从嘉早些安睡。

    等到小朝会上的时候,李从嘉果然说道:“阿苏玛死在大唐,若是穆萨知道怕不会善罢甘休,枢密院准备调兵吧。”

    内阁辅臣互相看了一眼,果然没有吭声。

    这一次没有人指责李从嘉或者李仲寓挑事儿,他们都不知道皇孙夭折这件事是太子妃一手策划,在外人看来就是太子妃好心照顾喀喇汗公主,结果这位公主狼子野心,居然谋害皇孙,必须严惩!

    就算是一命赔一命,大臣们都觉得不够,喀喇汗公主算个什么?夭折的那可是皇帝的嫡长孙!

    当初太子妃有身孕的时候,大家都想着如果是个男孩子就好了,现在反而都认定这是个男孩,阿苏玛的死……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众望所归。

    户部尚书十分积极的开始策划粮草从哪个粮仓运送,顺便要跟枢密院接洽一下,到时候让谁来运送粮草。

    于是,李从嘉本来试探性的让枢密院准备对喀喇汗国的战争,结果这些大臣们十分积极的将准备直接过渡到了进行,那个架势看上去仿佛就是明天就要让大军开拔一样!

    李从嘉看得目瞪口呆,他真的很少看到满朝文武这么齐心协力,想来……皇长孙夭折事件让他们把仇恨挂在了喀喇汗国。

    毕竟大唐从上到下一脉相承的护短,当初因为一些渔民被杀,就让李从嘉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直接出兵灭了日本,如今在大臣心里也是必须灭掉喀喇汗国用以祭奠皇长孙。

    李从嘉对此表示,你们开心就好。

    接下来所有的手续都办的十分容易,下面人也算是尽心尽力,十日之内居然就将路线规划好,并且也设定好了大军集结之地,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让谁领兵了。

    每到战争的时候,枢密院的奏疏就会比平时多几倍,这次也不例外。

    然而这一次注定有一本不同寻常,那本奏疏明确表示希望让太子能够带领一军随军而去。

    李从嘉看到这个之后吓了一跳,再一看人名:赵匡胤。

    第290章

    李从嘉对着奏疏陷入沉思, 一旁的释雪庭见他停下来, 不由得瞥了一眼, 看到奏疏内容之后不由得说道:“秦国公这是……有危机感了?”

    李从嘉认真点头:“看起来好像……是?不过他这样……就不怕被收拾吗?”

    释雪庭却说道:“他有足够的理由,太子岂能不知兵事?以后战争越来越少, 太子能够亲临前线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他身边却围绕着大把的文臣,秦国公有理由居安思危。”

    李从嘉听了之后微微一愣:“啊?你说他的危机感……是……怕大郎不懂兵事, 不亲近武将?”

    释雪庭愣了一下:“对啊, 不然呢?”

    李从嘉眨了眨眼没说话,他本来以为赵匡胤是想要给女儿出气的, 也是提醒一下太子别太过分,太子妃娘家不是什么可以忽略的人家。

    不过就算他不说,释雪庭也很快反应了过来,他无奈的对李从嘉说道:“如果真是为了太子妃,太子妃现在身体还没有复原呢。”

    女儿身体还没养好, 就为了出气把人家丈夫拽上战场, 就不怕女儿担心之下养不好身体吗?再蠢的岳父也没这样的啊。

    只能说,此时此刻在赵匡胤眼里, 太子的倾向性比那些鸡毛蒜皮的后宅争斗要重要的多。

    李从嘉没有直接批复这本奏疏, 而是选择直接将赵匡胤喊到了宣政殿问道:“你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了?太子领兵?不适合吧?”

    赵匡胤有些意外:“陛下何出此言?”

    李从嘉轻咳一声说道:“太子虽然也熟读兵书,但大多都是纸上谈兵, 没有经验,直接让他独领一兵怕是不适合。”

    赵匡胤不以为意:“我还以为陛下担心什么,据说陛下当年连兵书都没怎么读过, 后来不也一样领兵出征?虎父无犬子,更何况太子聪颖,怎么不适合?”

    李从嘉无语半晌,他当初并不是没怎么读过,而是读过兵书都当成古文学习了,并没有学习过怎么排兵布阵。

    而且当时的情况跟现在也不一样啊,那个时候他真的是被赶鸭子上架,不打不行,不打小命就没了,人被逼到了绝路自然会超常发挥。

    当然这些不能直接说出来,让堂堂大唐皇帝承认当初差点被打成狗?这怎么行,他不要面子的吗?

    所以李从嘉只是说了句:“当初跟如今不一样,更何况那时我身边有国师在。”

    李从嘉一边说着一边看了一眼释雪庭。

    赵匡胤这才猛然想起来,当年李从嘉起家的时候,身边最凶猛的就是这位啊,可以说没有释雪庭,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大唐了。

    不过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好说道:“这次也不是让太子执掌一方,而是让他领一路军,最主要是学习嘛。”

    当然最好是再体验一下军中生活,不是赵匡胤说,比起文人,士兵大多都是直肠子,虽然糙了些,但是跟这些人相处十分省心,在体验过文臣的尔虞我诈之后,这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啊。

    李从嘉靠在椅背上敲了敲扶手说道:“你这样说也有些道理,只是……让他独领一军不太适合,但是贸然把他派往军中,若是领兵大将误以为他是去监工而放不开手脚,那也很麻烦。”

    其实就算赵匡胤不说李从嘉也想着回头让太子带带兵,他手上的东宫十率以后说不定他会很倚重,应该也带出去看看。

    毕竟当初东宫十率的人选都是选不上天策府,但是又比普通士兵强的那些,这么多年下来,哪怕坚持训练,长时间不见血估计也要废。

    赵匡胤支吾道:“应该不至于,太子一向懂事。”

    李从嘉却摇了摇头说道:“太子懂事我是知道的,但是领兵之将的想法不能不顾及。”

    简单来说就是太子可能没想过给别人找麻烦,但是架不住别人觉得他是来找麻烦的。

    于是他看了一眼释雪庭之后兴奋说道:“不如我御驾亲征吧,这样大郎也能被压制住,大家也能放开手脚了。”

    赵匡胤一听腿都要软了:“不不不,这个不可以。”

    太子带兵他都担心内阁那边要喷他,现在让李从嘉御驾亲征?怕是内阁那群老头子会直接动手拍死他哦。

    李从嘉挑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真的是想让太子锻炼吗?”

    赵匡胤一咬牙说道:“这个也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嘛,您看我怎么样?”

    李从嘉愣了一下,这才明白了赵匡胤最终的目的。

    说白了就是这货手又痒了,想要带兵去打喀喇汗国,但问题就在于像是他这种开国将领,如今已经很少再动了,李从嘉近些年也开始提拔年轻优秀的将领,毕竟战争是需要经验的,李从嘉现在就开始预备着这些老将的接班人了。

    当然赵匡胤估摸着这里面估计还有一些帝王心术在里面,不过这个不是他能置喙的。

    所以他就想来一个曲线救国,不能直接申请要领兵去,而是将太子推出来。

    李从嘉担心没有人能够压制住太子,他早就想到了,也想到了到时候的说辞,反正就是往自己这里引就对了。

    别人压制不住太子,但是还有两个人可以啊。

    一个是李弘冀,太子的伯父,这个没的说,另外一个就是他赵匡胤,太子的岳父,他们可都是看着太子长大的,对太子,别人不敢说重话,他们可未必怕。

    结果万万没想到赵匡胤准备的那堆说辞什么都没用上,李从嘉直接提出要御驾亲征,这可把赵匡胤给吓坏了,之前想的委婉说辞都扔到了一边,他只能十分直白的开口。

    李从嘉听了之后冷笑了一声:“现原形了?”

    赵匡胤:……

    合着什么御驾亲征都是假的,就是为了诈他?

    赵匡胤气得直甩手,好歹是堂堂皇帝,这么幼稚真的好吗?

    他倒是没觉得自己上当算得了什么,毕竟李从嘉是有前科的,如果换个皇帝说御驾亲征,大家可能会当成开玩笑,到了李从嘉这里,他真能干得出来啊。

    当年大家都不许他御驾亲征,结果呢?人家直接偷偷跑到了草原上,灭掉了契丹的西南边陲重地,谁敢把他的话当成开玩笑啊。

    李从嘉看着赵匡胤气得快要翻白眼的样子,哼了一声说道:“我就说你突然上这么一本奏疏有问题,真是没想到啊,堂堂秦国公居然耍这种手段。”

    赵匡胤被逼急了就现了原形,刚刚装出来的恭谨全部喂了狗,直接一仰头说道:“咱俩谁也别说谁了吧?”

    李从嘉大手一挥说道:“行了,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你先回去吧,现在前期准备刚开始,不急。”

    赵匡胤心里嘀咕你不急,大家急啊。

    只要是武将没有不想立功的,打喀喇汗国并不比当初打大理难多少,最多也就是喀喇汗国的士兵抵抗更加顽强一点——宗教的力量谁都不敢小觑。

    但越是这样也越吸引人,难打不代表不能打,他们觉得大唐的武器技术至少领先喀喇汗国二十年,他们为什么不争取?

    实际上这些人哪里知道,大唐领先的那不是二十年,而是好几百年啊。

    赵匡胤走了之后,李从嘉揉了揉额头,释雪庭走过去一边帮他按摩一边问道:“怎么了?不想让秦国公去?”

    李从嘉却说道:“让他去其实也没什么,毕竟是国战,派一位有分量的老将去压阵还是不错的,我只是担心,赵匡胤动了,阿兄是不是也要动?他们两个最多只能有一个去,其他位置我想锻炼一下中层和基层军官,看能不能选出几个好苗子来,李平他们眼看就要退了,枢密院总让这些老将撑着也不是办法,而且李平作为兵部尚书其实已经有些吃力。”

    李从嘉早就想过枢密院要怎么弄,李平这个人当年在南唐的时候算是一个人物,但毕竟那个时候地盘小人也少,他还能应付的来,包括后来李从嘉刚起家的时候也还行。

    可是到了如今,李平的短板暴露无遗,年少时期眼界没培养出来,而他资质有限,到了现在也没什么大成就,李从嘉感念当年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李平二话不说带人去了西域,组成了他最初的班底,所以一直没换。

    不过也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李平早晚要难看,而且现在李平似乎也有了退意,那么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给谁就要仔细掂量一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