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重生] - 分卷阅读201
这几篇论文就是这样熬夜完成,赵安早就把所有的关键内容牢牢记在心中,此时各种数据、理论、案例信手拈来。
接近三十分钟不间断的解说,赵安感觉自己的背后已经布满薄汗的时候,总算是将大致的推论过程讲完。
比上次讲说稍微好一些,赵安有些紧张地想到。
整个房间内一片安静,并没有任何的鼓掌声,和前段时间专题报告的反应截然不同。
当时在赵安完成主题报告之后,整个会议室内爆发出一片如雷的响声。所有与会人员都能感受到赵安主题报告的含金量。
不单单是因为那些成本高昂的数据与引证,而是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
信息、数据、理论,只要投入足够的精力与金钱,总能弄个七七八八。但论文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推论出有价值的结论。
显然赵安农业专题报告中的结论与解决办法是具有说服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与会学者们纷纷鼓掌的原因。
能从现在眺望未来,何其困难,然而赵安做到了。
这让学者们对于赵安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可此时的场景又不同,当时面对会议室内数百人,赵安都能侃侃而谈,然而此时房间中只有寥寥十余人,却让赵安压力倍增,因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影响国/家决定的人。
“不错,分析的很不错。”
坐在中间的长者拍了拍手,屋内其余众人立刻跟着鼓掌。
这名长者是分管国内经济改革的领导人,他转身对一旁的宋桥教授说道:
“老宋啊,你的学生很优秀啊,年轻有为啊,比你年轻时候还有干劲!”
“那也不看看是谁得学生,老徐,今天拖你来听这个专题报告,没错吧。”
宋桥教授脸上有一丝自豪,打心底里他就把赵安看做自己的学生。和江天华一样都是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孩子。
至于“老徐”则是宋桥教授对于这名领导人的称呼,其实国内和宋桥教授一个级别的学者也还有不少,但他们断然不敢称呼对方为“老徐”,都得尊称一句“徐委”。
主要因为宋桥教授和徐委当年不仅是大学的同窗,更是上下铺的关系。毕业后一个出仕从政,一个专研学术,两人的关系也一直没淡过。
从某种角度来说,宋桥教授在学术界、政界拥有超然的地位,与徐委之间矫情也分不开。
所谓树大招风,宋桥教授平时很少主动拜托徐委帮什么忙。只不过这一次,宋桥教授也算是为赵安破了例。
在华夏经济学家智囊会议上,赵安的专题报告获得了满堂的喝彩。很多国内的顶级学者都和赵安进行了私下的交流。他们都表示华夏的农业问题的确会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些学者表示他们之后都会在农业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希望能够得到食安的帮助。
他们所要的帮助并不是金钱,而是能够真切的了解到国内农民的情况,比如赵安手中的各种数据。
只有足够真实的数据才有可能推断出正确的结果。
赵安自然不会拒绝,许诺愿意随时提供帮助。赵安甚至在心中思考是否要建立相关的科研基金。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在自然科学方面,赵安他们家的三大企业,每年投入科研基金都已经超过千万,但经济社科方面同样需要研究与发展。
基金的事暂且不谈,赵安的研究能到如此多学者的认可,足以证明其重要性与正确性。
到这一步来,赵安已经可以尝试推动学界研究,获得政/府注意。
只不过赵安原本的计划,接下来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些麻烦。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赵安的做法在一些人眼中的确已经超出了赵安的本分,如果继续坚持的话,可能会引来很多麻烦。
赵安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不准备继续麻烦宋桥教授。
然而谁知道宋桥教授又一次帮忙赵安组织与政/府高官的交流,更是出面请来了徐委,就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
给这些人做专题报告,赵安怎么可能不紧张?还好赵安并没有任何的失误,实在是这些材料、论文他太熟悉了。
绝大部分的人赵安都不认识,只有商务部的马局长坐在一群人中的最边上,足以证明这十多人的地位有多么的恐怖。
“赵安同志,马局长已经把你这两年的材料所作所为都给我看过了。的确很不容易。现在社会公众对于你的行为可能不那么理解,但也不要灰心,我们做实事的就要有那股子实干、谦虚的精神。是功是过日后自然会见分晓。”
其实有徐委的这句话,赵安基本算是拿到了免死金牌。只要政/府不出面整治食安,食安就能以现在的速度继续扩张。
无论哪些通常采取什么样的舆论攻势,都无法撼动食安。
但是赵安做这么多的准备,从来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是为了食安的扩张。他想要的东西更多,所以赵安鼓足勇气说道:
“徐委,我能等,但是农民们不能等啊。城市化这个现象在我国基本是不可逆的。现在国/家三大产业的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不能再让房地产企业压榨其他行业的发展了。”
而这也是赵安的目的之一。
十多年后有人回过头来探讨,华夏的房地产为何在2005年之后,开始疯狂增长。
其中有一种学说便是:当时国内经济繁荣,百姓手中资金充裕,在国内投资、艺术、教育、高新市场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蓄水池来积蓄这些现金。
而房地产成为了当时最理想的蓄水池。
华夏人自古便有安土重迁的情绪,对于房屋、对于家有一种来自于血缘和历史的重视。所以人们也愿意在房地产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房地产逐渐成为了一种投资手段。大量的投资者并不是因为刚需而购买房屋,仅仅是因为它有升值的空间。
国/家不是没有想过要控制房地产,不过华夏的经济速度太快了。
就好像一个动物,外面的肌肉越来越发达,但是那里的骨头还不够坚硬,根本没有办法自我医治。
赵安并不认为自己有一己之力,能够解决这个倾全国之力都未能解决的问题。
他所关心的只是,在经济泡沫严重、经济结构偏斜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华夏农民的生存条件而已。
然而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努力,它便能够获得成功。起码在经济发展这个事情上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作为主管经济发展的领导人,经济学科班出身的学术性官员,与宋桥教授又是多年好友,徐委对于国/家的经济形势十分了解,他说道:
“不是国/家不发展农业,只是万事都有轻重缓急。想要在世界上立足,工业才是最紧急的事情。”
类似的答案,赵安已经听过很多次了,这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观念。权衡利弊,工业为重。
赵安可不是一个没有准备又愿意认输的人。
“其实国/家只要用力打击劣质食品,并且提高相关标准就可以了。市场会主动调节的。”
这就是赵安的基本想法,通过提高质量的方法来提高农业总产值。
为什么百姓手中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国/家没有办法把它们集中投入高端技术领域的发展呢?
原因很简单,作为个体而言的人,进行产业投资是杯水车薪的,不仅容易失败,同时也难以获得回报。
又基于种种原因,华夏的股市一直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并没能为高新企业募集资金。
在投资渠道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想要稀释人们手中的现金流,最简单的做法并不是建立另外的蓄水池,而是把这些水灌溉在土地之上。
这就是赵安前两年一直在做的事情,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获得品牌溢价,然后将这些溢价返还给农民。
食安的确同高质量食品赚取了高昂的利润,但超过50以上的利润都实实在在地分配到了农民的手中。
看到徐委并没有不耐烦的表情,赵安便以食安为例进行,进行解释如何完成市场的推动。
虽然之前一直有人在抨击食安的产品每年都在进行涨价。但事实上赵安一直有在控制价格的增长幅度,基本上与gdp的增加速度持平。
所以虽然价格在一直上涨,但并没有对消费者造成额外的福袋。
赵安在这方面已经通过实践取得了成绩,所以他对自己的解决方案十分自信。
现在很多廉价产品之所以能够横行,利润率惊人,那就是因为是个生产环节压缩了太多成本。
如果国/家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加大惩罚力度。对于廉价产品,主要是其中劣质、有害食品的打击必然是致命的。
到时候市场自然会回归健康,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
赵安说到后面的时候,情绪难免有一激动。因为他知道,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想要说服徐委。
然而徐委是真正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他能够看得出赵安的情真意切、拳拳之心,但他也不可能这么被轻易说服,他说道: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国/家严厉查处低端市场,那些消费低端市场的人群该怎么办呢?这些市场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还有人需要它们。难道有人不想选择更安全的食品吗?何不食肉糜。”
又是这一套理论。
在华夏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问题,食品领域也是如此。
总有人在为市场找借口,说每个阶段的生产条件不一样,现在的华夏还不足以提供那么多品质优良的食物,有低端市场也是正常的情况。
某些厂商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市场之中为非作歹,他们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的过错,反而会有一种病态的心理:我这是在给穷人提供生存条件。
人们总是希望市场能够自动地调节变好,但事实是不可能的。
十五六年后的华夏,经济够发达了吗?早就够了。
然而根据赵安了解各种食品问题依然层出不穷,食品市场欠缺的就是更加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