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重生] - 分卷阅读2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你这是准备向社会公布你这些年所作所为的原因?”

    作为通讯作者的宋桥教授自然提前看过赵安的论文。再加上这些年他对于赵安以及食安公司一直都很关注。所以对于赵安的想法,他一瞬间就猜了出来。

    “这件事情不能够再继续下去了,否则公司的运营都会受到影响。”

    赵安点了点头,语气比较平淡。

    “你那几篇关于国家产业经济结构的论文的确不错,还有关于农业产值的论文也很有用。国家虽然追求经济发展,但不能只强调工业与制造业,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再加上你这些年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功在千秋。”

    这还是宋桥教授第一次这么夸奖一个人,而且所用的词语已经是最高的赞美了。他说这话的时候一直在观察赵安的表情。

    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被误解而愤怒,也没有为自己的成就而洋洋得意。

    看到赵安如此的坦然,宋桥教授在心里暗暗称赞赵安两句,不骄不躁,谦谦君子。

    “我没有那么伟大,只不过我与农业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罢了。任何一个食品企业,任何一个华夏企业,都会希望国内的农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马上国内的华夏经济学家智囊会议就要开始了。这次智囊团有邀请我去演讲,要不你就去讲这个主题吧。”

    这可是华夏经济学界内规格最高的会议,能够做主题演讲的嘉宾,可以说都是学界内的赫赫人物。

    哪怕赵安身价再高,听说让自己去参加这种会议,并且发表演讲。第一时间的反应也是不可思议,立刻推脱道:

    “宋老师我还不够格吧。”

    “有什么不够格,这几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可是我,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宋桥教授说这话的时候也流露出一种强大的自信。虽然他很欣赏赵安,但这几篇论文也是他亲自审核并且做了修改。

    如果论文的最终质量不符合他的要求,他根本不可署名,这是他作为一个学者对于自己的要求。

    看着赵安还在犹豫,宋桥教授也不介意透露一些信息:

    “放心吧,这几篇论文寄出去的时候,那几个老家伙都有看过这几篇论文,还问过我相关的情况。如果你要去讲这几篇论文,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感受到宋桥教授对于自己的关心,赵安也不再犹豫,对着宋桥教授说道:

    “那就感谢宋老师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些年虽然没有当年大豆期货那样的壮举,但有空的时候,赵安都会来旁听宋桥教授的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宋桥教授对于赵安的帮助,的确称得上老师这两个字。

    华夏经济学家智囊会议,就在京城召开。

    “接下来有请食安公司的董事长赵安先生,为我们做专题报告《国家经济发展与农业市场》。”

    主持人说完名字之后,场下的经济学者们也纷纷鼓掌。

    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赵安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但光是食安公司这个名字就已经足够让他们认真了。

    食安公司是华夏国内,极少数产值超过10亿,但是依然没有上市的公司。它的诞生、发展、历史乃至于现在的管理模式,都可以说是超前的存在。

    很多经济学者都以食安公司,以及和它关系匪浅的跃华、红秀是作为素材写了很多论文。

    今天能够听到赵安进行主题演讲,可能也会涉及到食安的一些内部信息,对于这些学者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食安集团的总裁,拥有超越一般明星的颜值,这件事情在网上、业内已经是一件半公开的事了。

    再加上赵安已经登顶过几次国内著名的企业杂志封面,很多人对于赵安的外表都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看到一身西装革履,气宇轩昂的赵安走上讲台,也没有多大的意外。

    当然那些跟着自己导师来参加会议混资历,对于国内市场并不是特别了解的年轻学生来说,第一次看到赵安,还是有些震撼。

    “接下来我要讲的有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与农业市场》专题报告,基于本人在《经济学期刊》、《灯塔国经济评论》等几本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报告中的详细数据在论文中都可以找到,更加详细的情况,各位可以参考论文。”

    当听到这几个期刊名字的时候,在场大多数的经济学者都觉得自己出现了幻听。

    能过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学者,对于国际期刊都比较了解,他们从来不知道赵安这个商人,还有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不过投影仪已经把相关的目录信息给投影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怀疑赵安会在这种时候造假,只能匆匆的把论文名字给记下,准备回去好好看一看这几篇论文,同时对于赵安接下来的专题报告更加认真了。

    “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上升,这十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就不在一一赘述。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背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持续的。

    首先是国家层面把经济开发的重点关注于工业发展,这对于环境、资源都破坏都相当巨大……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的利益人口福利。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才造就了我国制造业市场的繁荣。

    但是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上升,这也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总有一天会消失。根据我的推测,我国会在2013年之后,便迎来经济的转型危机……

    关于我国工业制造业的情况,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因为我所从事的行业,扎根于广袤的土地之上,所以在这里我想就农业展开两个方面的讨论。

    首先是我国经济分配的极度不平衡,因为能够创造大量利润的都是制造业。根据资本的集中,我国工人阶级收入在不断上升。而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远远低于世界发展平均水平。

    (相关的图标,农民平均收入、农业产值占比)

    我现在的农民进城打工现象十分明显,大量的土地荒废,城市集中化严重,城市土地价格不断上升……

    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说有大量的现金掌握在老百姓的手中。

    现在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百姓需要花钱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准确的说是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越农业发展速度。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1]不断下降,虽然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代表着我国人民越来越富裕,不用再为食品进行焦虑。

    但现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远远跟不上物质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投资的渠道,现在房地产似乎成为了人们最看好的投资渠道……”

    第183章 谈话

    “这些年, 社会公众手中的闲散资金越来越多, 但是缺乏合理的投资与消费途径。从股市规模、投资者分布等数据中可以看出, 股市投资金额越来越大,但并不是我国消费者理想的投资市场。

    于是公众开始尽可能寻找另外一个投资市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在逐渐升温,备受投资们的关注。

    房地产之所以能成为投资者的目标,直接原因是大量的农村人就向城市转移,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增加。

    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农村收入低、教育差……在农村看不见任何的发展希望。

    农村人口的城市聚集现象的确为城市带来了暂时的gdp增长。但这种单纯以土地、低级制造业为拉动力的增长方式, 在我看来是在透支华夏未来的潜力。

    而且一旦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失衡,对整个经济造成的后果几乎是毁灭性的。我们不能等待被迫转型,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工业方面,国/家已经有了各项措施,强调于高尖端领域的发展。虽然目前投入程度还不够,但大体方针并没有问题。

    我所想要探讨的是我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最直接的问题是,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太低。这一原因是复杂的……”

    赵安先后从农业土地制度、农业发展水平、农机产业链、农产品价格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横纵对比、列举详细。

    农业问题并不简单。所有农民都穷吗?也不是。农村的贫富差距也一直很大。

    华夏地广物博, 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天然不对等。同样的工作与投入, 最终获得的收入却天壤之别, 而这仅仅是无数问题中的一个。

    一个专题报告的时间不过2、30分钟, 根本不可能把农业问题的困难与出路说清楚。

    在报告开始之前,赵安专门提及自己的论文,真的是为了炫耀和引起参会者的注意吗?这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赵安想让更多的学者会后,够他的论文,引发对农业问题的重视。这个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学术富矿, 有无数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果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学者研究华夏农业问题,并且形成一定的学界共识,就可以从学界去推动政策的改变,尤其是那些顶尖的学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战略部署。

    能尽早改善、提高农业水品,也就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了。

    整个讲话过程持续了半个小时,赵安感觉自己口干舌燥,但依然条理清晰,毕竟这些内容花费他无数个日日夜夜。

    在2005一整年中,赵安亲自前往调查的农村就有十余个。更别说跃华按照赵安要求收集的大量数据、信息。

    光是这些一手数据的收集,花费就高达数十万。

    学术研究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它们建立在反复论证的理论与翔实的信息之上。

    至于搜集各国文献,建立数据模型,更是让赵安时常熬夜。

    去年赵安和计嘉树两人都快组成熬夜二人组了,一个在晚上写歌,因为有灵感,而另外一个人在写论文,因为只有晚上有时间。

    别墅中有一个巨大的书房,四面都是壁式书柜,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图书、文献。

    然后书房中间有一张舒适的长桌,两人就经常面对面工作。疲倦的时候抬头看一眼对方,又是满满的动力。

    晚上饿了之后,便会有帮厨的佣人给二人准备宵夜。不过有的时候,赵安也会亲自下厨,做一些计嘉树喜欢吃的小吃。

    并不一定最美味、最正宗,但一定是二人最熟悉的味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