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极 - 天下无极第2部分阅读
去了七八年。待与我们建立联系,互派信使,确定联系地址,又是一两年时间。教主西去求明尊心诀,教内混乱,彼此猜忌,教中无人作主。待这局面相应平静下来,已是这一两年中的事了。这一切,叫波斯总坛在大明的联系人,如何敢轻举妄动?我们以前,还不是杀过两个自称来自波斯明尊教总坛的朝廷卧底么?”
欧阳长老不由默然:是啊。国家多事之秋。北有俺答鞑靼侵犯边境,南有倭寇侵扰海疆。国家对与波斯明尊教总坛时有往事的明尊教,难以放心,派出密探卧底,也无大错。但嘉靖帝杀性太重,明尊教不能不防患未然,清除卧底与内j,以免引来灭教之灾。
这时,阿丁长老说:“记得那个被玛丽取名叫耶米娜的那个圣女小女孩吗?据大明尊神谕,这个名叫耶米娜的的圣女,还活在人间!而根据明尊教规矩,圣女十八岁,当举行拜立圣女仪式。根据年龄推算,这个耶米娜也该到立圣女年龄了。因此,波斯明尊教总坛希望我们大明明尊教能看在同奉大明尊的一脉香火之情上,能尽快找到这个叫耶米娜的明尊教圣女,以便他们迎回国去。”
孟长老望向大龙长老:“如此,大龙贤弟身上又多一副担子了!”
大龙长老答道:“是。”
阿丁长老向大龙长老行了一礼,道:“如此,这事就偏劳你了。”
端木长老问阿丁长老:“你当年不是对玛丽颇有好感么?现下可以为玛丽夫妇做点事,你为什么不亲自去?”
阿丁长老正色道:“我们四大长老,自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什么事?”除了大龙长老,欧阳长老、孟长老与端木长老三人同时问。
能令四大长老同时去做的事,必定是大事。
阿丁长老说:“此事极为秘密、重要,事关波斯国安危与我明尊教荣誉。所谓法不入六耳。这事,我用传密入语之法,与三人各作交流。”
三大长老俱应道:“还请阿丁长老施法传言!”
阿丁长老神情穆然:“施‘无上光明心种子大法’点圣火!”
阿丁长老此言一出,骑雕客孟长老、白发婆婆欧阳长老与端木长老俱向后退了一步,伸出手来,却是四人俱把手拉起,圈成一个栲栳大圈。四人成圈,旋转,左旋三十六,右旋三十六,各站在原位,盘坐相对,四人正好各当一隅,依旧是圆圈之形。
然后四人同结法印,以拜火之状,匍匐地上,向心中的大明尊行礼。随后由白发婆婆欧阳长老领唱,四人同诵起明尊教内经文来:
“……如是等者,名为十二明王宝树……”
四人诵到分际,声音陡高,四人同把双掌徐徐推出,风声大作,如被撕扯挤压按抑之状。正在被撕扯挤压你强我亦不弱,相持不下之时,不知是谁先念了声“大明尊,赐降光明种子吧”,“吧”字未落,腾地一声,在四道掌力中心,升出一团无根无据悬在空中的幽明之火。
这幽明之火,初为幽碧,如春涧草舞,继尔钢蓝,如蓝狐跳跃,接着随端木长老一声低唱,火势一盛,那只蓝狐陡地长大,化为浅绿微黄一头巨狐,在四人掌心相对的中央,跳跃腾挪,扭转着身躯,扭出各种曼妙的舞姿,如同元朝时盛行一时的泼寒胡戏时胡姬的胡旋舞。
这头火之灵狐,由微黄而明红,如一个穿红衣的媚态舞女,衣袂飞扬,欢跳于空中,并发出霍霍火声来。
这火渐燃渐变明黄,复转绿意,最后化为炉火纯青之色。
四人祷告之声起伏如浪,悠扬传出,若歌若吟,隐隐只听深谷回音,仿佛诸天神佛也在为四人祷告应和,黑木崖的周围无数黑木,竟在四人祷告声中由黑微发出暗红来,最后每支黑木,都燃起一团火来,那火势仿佛凝固似的,缓缓燃烧,又好像每支黑木成为一个人,每个人都戴了一顶火焰的巾帽,在风中微颤、飘动。被这万木举火而焚的气象所染,天空垂着的浮云,仿佛也含了一种氤氲之气,似被一种光明所染,发出暗红泛金之色。
风声隐约,似从崖底升起,渐渐大起来。
也不知阿丁长老以“声密大法”传音入密,向各人说了什么事,但见三人分别神态庄严,表情凝重地点头允诺。
蓦地,四人同时举掌向前一推,一声惊雷炸响,四人中间的那团火团,化为一股巨大的白烟,冲天而起,直把头顶那朵黑色的“玄天九昙”冲散,黑木崖上顿弥漫起一片又冷又湿的浓雾,雾气笼罩黑木崖,偶现出一两处黑木崖壁立千仞的峥嵘雄险之姿,使得黑木崖仿佛不是从大地上矗立而起的绝壁悬崖,而是浮在云雾空中的天上幻境。
约一个多时辰后,雾气渐消,晴日高照,清冷冷的黑木崖,杳无人迹,只有满崖满谷的黑木如故,枯寂万年地举着黑着手掌向天空,似在祈祷苍天,又像在伸手向上苍索求什么。
苍凉的岁月,以沧桑的表情,铭刻在黑木崖无语的岩石脉理上,纵横交错,如千万道刀剑之痕。
【五】
三天后,黑木崖上,出现一个蒙面人。
蒙面人细细搜查崖头上每一寸地方后,叹了一口气,为自己一无发现而遗憾。
蒙面人正要离去,忽听天空传来振翅之声。
蒙面人向天空望去,却见一乌衣道人骑一只黑色怪鸟,从空中冉冉向崖头降落。
蒙面人凝劲防范,看着这从天而降的乌衣道人。
乌衣道人挽牛心髻,插乌木簪,阔脸疏眉,鼻孔朝天,形状古奇,双目却清朗,带着如看新媳妇偷吃鸡蛋的笑意,望着蒙面人:
“看来阁下不像是明尊教中人。”
蒙面人见乌衣道人面带微笑,并不带有多少恶意,不由心里略宽,但声音还是带着警觉:
“道长又是什么人?”
乌衣道人说:“在下俗世的名字,不提也罢。不过提起‘乌衣道人’,可说武林中江湖上,鲜有不知的。”
蒙面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是武林中人。”
乌衣道人目注蒙面人,点头:“我知道,你来自东海之上,你是东瀛伊贺谷的忍者。”
蒙面人全身陡地一紧,一股凛然杀气峭然逼来:“道人怎知如此?”
乌衣道人笑着望着蒙面人:“你脚掌五趾用力扣地,正是忍者精于攀爬术的标志。你站立姿势,双足不丁不八而立,略向前后错位,正是扶桑剑道古法秘传的‘听劲之术’。当世之上,唯有扶桑国的苏我家族得传。你是苏我春山还是苏我青原?”
苏我家族是日本国的贵族。苏我春山与苏我青原兄弟,都因国内南北朝之战,家族失意,而流于国外,寓于中国东海。其中苏我青原,与聚集日本浪人、海盗、商贾与失意士子、心怀二志之辈,结为流寇,窜行沿海,为祸百姓,杀掠侵袭,民为之苦。由于有苏我青原等为数不少的日本浪人武士在其中鼓动生事,故被称为倭寇。
倭寇分多支,其中最大一支,其大首领者却是安徽人王直,王直又被称为汪直,自称徽王。
苏我家族的人来到明尊教总坛,这事显得大不寻常。
——他们是想与明尊教联手,对抗朝廷与武林名门正道之士的围剿征伐?
——还是明尊教中人也在大力对付倭寇,以使得倭寇侦窥明尊教总坛,欲不利于明尊教?
——甚或,鹊占凤巢,取而代之?欲以黑木崖为据点,立足南方沿海发展?
总之,黑木崖上出现东瀛忍者高手的苏我家族中人,这事处处透着诡异。
这时,只听那蒙面人答道:“我是苏我青原。”
乌衣道人点头,道:“我想你也是苏我青原。苏我春山,为人沉静,自不会到黑木崖来的。但苏我青原不同了,志在天下之谋。想汪直、陈东、徐海、麻叶辈的智谋识见,如果没有你,如何造成眼下如此大的局面?”
乌衣道人说至此,看着沉默不语的苏我青原:“你是为找不到明教中人而感到奇怪么?”
苏我青原说:“三天之前,我得报讯,明教中五明子,就是明教中武功奇高,身份也极高的五大巡教明使,被称为五散人的,齐集黑木崖,商量大事。我以为他们会在黑木崖盘桓几日才走,哪知赶来,他们竟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乌衣道人哈哈笑道:“明尊教中人,行事诡秘,神出鬼没,聚散无常。若他们常驻此地,势必有人间烟火气息,又如何能避天下人之耳目?成为最难测其踪的神秘教派?他们若不想见你,你纵找一百年,也找不到他们。他们若想找你,你便逃到天涯海角,还是难逃出他们的踉踪。”
乌衣道人说至此,笑容一敛:“但你说他们人影也看不见,那是你不懂术法。如贫道,一施法术,不但可知其影踪,还可以法术重现他们三天前在这里聚会情景。”
乌衣道人说至此,一叹:“只是,纵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若他们有心不让人知道他们所谈之事,施展一门叫‘传音入密’的功夫,以‘天遁心音’想交流,那便是贫道我,也无能为力知其所言了。”
苏我青原说:“不知道长肯为我一施仙术?”
乌衣道人笑:“要施术,何难?难就难在看求术者是否心诚?”
苏我青原问:“如何才叫心诚?”
乌衣道人笑道:“道人浪迹天下,四海为家,最喜一睹天下珍奇之物。不知阁下有何珍奇,让道人一开眼界?”
苏我青原沉默片刻,道:“若说天下珍奇,我东海海岛居处倒有数件,可惜未带在身边,不能一入道长法眼。”
乌衣道人表情似笑非笑,睥睨向苏我青原,眼神显出智慧若海看透世事的超脱:“哦,是这样。”
苏我青原续道:“不过,有一物,我自小喜欢把玩,一直带在身边,也算是少见之物,不知道长可肯一顾?”
乌衣道人说:“且拿来看看。”
苏我青原从怀中掏出一物,递向乌衣道人。
乌衣道人接过,细看却是一件龙形古玉。蜷曲的龙体,截面为椭圆形,通身光素无纹,背有长鬣卷起。龙的头部有眼角上挑的丹凤眼型双目,龙吻上噘,正面有两个对称的圆洞为鼻孔。龙体正中有一小穿孔,系有暗金线。平面形状像一个花体拉丁文“c”字,高约八寸。拎起穿线,龙的首尾正好水平下垂,如长虹入水之形。
苏我青原说:“这玉龙,你看像不像传说中的猪婆龙?”
乌衣道人端详着龙首,颔首:“这龙确是猪首之形。猪龙,是元鞑子祖先的崇拜之物。”
其时虽在明朝,说起蒙古人,依旧称为元鞑子,以为鄙视。
苏我青原说:“这玉龙的持有者确是蒙古人,来自翁牛特旗。据他所说,这件玉龙大有来历,是六百年前大唐帝国时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人物的佩物。”
乌衣道人哦了一声,点头道:“是了是了。那一定是他的佩物。”
苏我青原见乌衣道人似知此物来历,不由讶然:“道长识得此物?”
乌衣道人手把玉龙,目光自负傲凌,望向苏我青原:“天下奇物,贫道不知的,尚未遇过。”
“那这件玉龙?”
乌衣道人说:“这是蒙古人祖先崇拜猪龙的玉饰。如果贫道说得不差的话,它应出自赛音他拉红山之地。大唐时,有一个人,出身杂种胡族,后来成为掌握大唐帝国半数军权的权势倾天的大将军,深受皇帝与当时天下最美丽的女人青睐。据说此人体重三百斤重,但跳起胡旋舞,身如旋风一样轻盈。在战场剽悍善战,精通六国蕃语。长安城里,皇帝为他建筑的豪华邸宅,连皇子们也无法比拟。皇帝甚至把女儿都嫁给他的儿子,要与他结为亲家。”
苏我青原声音透着兴奋:“哦,若做人做着这种份上,才有意思!”
乌衣道人说:“这人在大唐帝国史上大大有名。盛世大唐便因他而转衰。贫道说至此,阁下当明白贫道所指何人了吧?”
苏我青原愕然道:“你说的是——安禄山?!”
乌衣道人微笑:“原来你也知道中国历史。不错。贫道说的就是他。这玉龙佩,该是他的佩物吧。”
苏我青原一叹,说:“想不到这是他的故物。”
乌衣道人说:“我读野史,说安禄山与杨贵妃有染,因杨贵妃名字是玉环,便找来此玉佩佩带身上。你看这形状,不正像一个半圆的环?安禄山是杂胡,杂胡血统复杂,既有西域诸胡血统,也有蒙古人血统,猪龙崇拜,也符合蒙古人习俗。传说,安禄山是猪婆龙下凡呢。”
“原来如此。”苏我青原恍然大悟,“怪道安禄山要佩它。”
“但安禄山是胡人,不识我中原文明,首尾相接成一个整圆的,才叫环,像这半圆形的环,叫玦。玦者,环形有缺口的玉也。不过这玉龙玦,对我道家法术施为,倒有大用。所谓于口为诀,于玉为玦,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非玉不办矣。”
乌衣道人说至此,再看了玉龙佩一眼,把它还给苏我青原。
苏我青原不接,笑道:“若道长不弃,此物便是道长的了。”
乌衣道人把玉龙佩递在半途停了一会,一笑,纳入大袖之中,笑道:“如此,贫道就不客气了。”
乌衣道人随即脸色一肃,道:“你真要想看三天前五明子之会?”
苏我青原沉声道:“纵不能知多少事情,便见见五明子是哪五张脸,也是好的。”
乌衣道人说:“只要你诚心,那请你以你所擅长的入定方式静观眼前这方丈之地,贫道且为你施法,重现三天前五明子聚会之景。”
苏我青原道:“是。”
苏我青原随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垂肩,含胸拔背,百会开张,意守祖窍,人顿处于虚静入定之状。
乌衣道人将手中拂尘一挥,往臂上一搭,踏出禹步,念念有词,先是徐行如象,随即加快,也不过是虎行似病,复再加快,衣袂飘然,若风穿林间,云出山岫,最后加快步伐,已成手舞足蹈之势,龙飞凤舞之相,只见他在这亩许方圆之地,腾跃跳纵,如狮之掷,如蛇之游,如狸之翻,如鲤之跃,燕翔,鹿奔,龙吟,虎啸,但听乌衣道人喉间作声,若吟若啸,间作八音,合天韵地律,蕴金木之声,含雷之威,挟电之势。知者谓其入道欲仙,不知者以为癫狂发魔。
苏我青原目光透过面具,心性不由受着影响,虚静心略乱,幻觉纷生,目现五色,耳鸣如鼓。
这时,只见乌衣道人陡地一静,将拂尘一挥,指向地面,喝道:“疾!”
说来也怪,在乌衣道人与苏我青原之间方丈之地,竟陡然变成一面明镜般映出事物来。
先是白雾蒸腾,随后现出五明子立在这崖头上的情景:五明子竟以掌推出一团火球来。团团绕着火球而坐,五人抵掌相对,共同抵托推抗着中央火球不使下坠,仿佛十条手臂虚托着空中的火球。
五人嘴唇翕动,目光对视,似是施行传说中“天竺遁音”“传音入密”的大法,交流心语。但闻五人诵经声嗡嗡悠悠此起彼伏赞唱得天地为之回应,隐约之间,只觉天地间有光电纵横,神魔起舞。
苏我青原不由为之目眩神迷,情不自禁要走上前去,要拉住一个人,询问情事。
这时只听天上陡打一个猛雷,四周猛地若一道电光一闪,苏我青原只觉眼前一黑,再睁眼时,只见太阳刺目射来,青天白日下,只有空空如也的山崖,远远地,对面坐着乌衣道人。
乌衣道人正襟危坐,眼观鼻,鼻问心,正是入定之姿。
但说乌衣道人在入定之中,他却又有声音传来。
传来的声音若金属之音,又含木石之气。
“贫道以‘镜地大法’重复过去之相,五明子之聚会,想你也已看过了。”
“‘镜地大法’是‘圆光术’的一种,极耗心神。现在,贫道要修炼玄功,以补消耗。你若无事,可以离去。如若不然,可为贫道护法。”
乌衣道人说完,又进入入定之境。
他对苏我青原说话,如吩咐自己的弟子与老友一般。
苏我青原不由感到奇怪:这个中国道士才第一次见面,他竟有种故旧之感,如对自己的老友。
苏我青原忽然就觉得自己相信了乌衣道人。
他望着乌衣道人,心想,如果自己也学会这门法术,那自己想了解什么人便可了解什么人,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侦窥术吗?
——现在正处非常时期,苏我青原固然想要了解明尊教中人的想法,除此之外,他更想了解的,是遥远的京城,在大明帝国的帝宫中,中国皇帝,此刻,在想些什么?
西北有鞑靼俺答部兵兴边界,常常寇边。东南有徽王王直等在沿海侵掠。
中国皇帝,会先对付谁?
正文第二章帝宫
第二章帝宫
【一】
一团白光夭矫如龙,从空中闪过,射向那个穿龙袍的男人。
穿龙袍的男人出手一揽,把那团白光揽入怀中。
那白光一静,化为一只其白如雪、俊如玉虬的白猫。
“真不亏为长安俊物!”一个道长在旁赞美道。
穿龙袍的男人哈哈大笑:“朕这头‘雪眉’,乃是天生神物。无论谁抛出多高,多远,都能从空中投入我怀里。”
这穿龙袍的男人,瓜子脸,长眉清秀,目神傲岸刚毅,正是明代以藩王入承大统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嘉靖帝有两头爱猫,一头便是抱在他怀里的“雪眉”,是头雌猫。另一头猫,蜷伏在他脚边,相貌威武,叫做“狮猫”,却是雄猫。
嘉靖帝除了热衷道术外,若还有什么嗜癖,那便是宠爱这两头御猫。
这天,他在皇宫内破天荒地召见文武大员与肱股之臣,是有要事相商。
被他召见的,首辅严嵩必不可少,还有被他封为朝廷大员的“五真人”——五个有名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龚可佩、胡大顺,以及同样信道的宗室辽废王朱宪节。
朱宪节是王爷,因为世宗喜欢道教,他也变得喜好方术起来,许是与世宗同样喜欢滛虐女子又崇奉道教,合了世宗的脾性,世宗御题“清微忠孝真人”赐号,并赐给他金印及法衣、法冠诸物。
朱宪节每次出门都穿世宗所赐的道士衣冠,前面仆人扛着诸神免迎牌以及拷鬼的械具,令世人为之侧目。
另外,被召见的,还有由工部侍郎转为督察东南防务的赵文华与浙江巡抚胡宗宪,胡宗宪节制的将军俞大猷、俞大猷麾下参将胡豪,以及山东防倭都指挥佥事戚继光。
因为今日所询之事,乃是关于西北俺答部犯边与东南倭寇作乱之事。
嘉靖帝向垂手拱立两旁的臣工与道人扫了一眼,“猫犹知忠,何况生而为人?杜工部有诗,‘葵藿倾日生,物性固难夺。’时事板荡,外患不断,更需要众卿戳力同心,共扶江山。”
严嵩在旁捧笏清声言道:“臣等俱奉赤胆忠心,输命国家,这等忠心,悉凭圣明体察。俞将军刚从南海归来,为国平乱,血染战袍,更是一片丹心,堪比碧霞。”
戚继光第一次面对皇帝与朝中大臣,闻言不由对首辅严嵩多看几眼。
洪武十七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大学士制,秩正五品(六部尚书正二品),侍从左右,只备顾问,“不得平章军国事”。至明成祖始设内阁,内阁大学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嘉靖帝继位,嘉靖帝始把朝政委内阁大学士首辅办理,专权过于六卿。
严嵩为江西分宜人,时年已逾六秩,相貌清健,正是“文官之贵身如鹤,武将之贵体如熊”的清鹤之形。严嵩以书法诗文闻名当朝,戚继光也曾拜读过这位首辅大人的诗文青词,对其文华丰瞻的独到才思,印象颇深。
因嘉靖帝崇尚道术,蘸斋不断,作为礼部尚书与首辅的严嵩,职司青词之撰。严嵩的青词,词藻清华,切事而富韵,确是当朝一代名笔。
嘉靖帝说:“国有大事,必谘于天,决于龟蓍,询于大臣。朕所忧者,西北有俺答,东南有倭乱。近闻魔教有复起之势,蠢蠢之状,扰乱地方,多有冲突,弄出人命血案。百姓愚昧,复被魔教邪说蛊惑,信众日盛。此三端,不知众卿家有何高论?”
皇上垂询,这是国之大事,未有把握,谁也不敢先开口。因为廷对称了皇帝之意,固然有所封赏晋升,但若逆了皇上之意,落下揆事不明的印象,那就仕途不畅了。
若沉沦下僚,便有满腹的经纶,满腔的济世报国热血,也不得一展抱负。
嘉靖帝睥睨了一下五位被封官的道人:“各位仙卿,请各施其术,为朕占断三端之忧,应以对付何者为先?”
五位被封官的道人身形俱一震。
也不知是皇帝自己的主意,还是受了谁的怂恿,这分明是考验五人的道法灵验了!
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龚可佩、胡大顺,各以方术为嘉靖帝所器重。
陶仲文以向世宗敬献“长生药”而得幸,官封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少傅、少保、礼部尚书、恭诚伯、兼支大学士俸,世宗给他的封号为“神霄紫府阐范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
邵元节须眉皆白,已是望百之人,也以进秘药而得皇帝封号三孤,与陶仲文一样曾被封礼部尚书。邵元节出身道教正一派,为正一派总坛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前代“正一真人”张天师的大弟子。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赐金、玉、银、象牙印各一。世宗对他的封号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
陶仲文微笑先奏道:“帝君之命,为臣者皆当凛遵。然臣道所修,在炼丹,丹鼎之道,臣自觉得之。至于体察休咎,预言世事,邵真人等俱各所善,贫道不敢与争也。”
他这一说,就把自己从这场道法考验中,先脱了干系。
因陶仲文所进“先天丹铅方”经世宗验用,大见神效,世宗对“陶真人”之言,不以为异,转而向邵元节望去:“还望邵真人为朕一施仙法。”
邵元节与师弟、现任龙虎山天师道正一大真人张真人都以善祷出名。张真人曾在嘉靖十六年祷雪,应验于内庭。世宗赐金冠玉带蟒衣银币。作为前辈张真人的大弟子,邵元节也以善祈而封“致一真人”。
邵元节应奏道:“帝君所命,臣道自然以所学效命。但臣道近日修得焚香召仙大法,非臣道一人法力所能及,臣道斗胆,尚求帝君许可段真人几位,一起演法。”
嘉靖帝点头道:“准卿所请。”
邵元节微微一笑,望向段朝用三人。
段朝用等三个道人,俱都稽首道:“愿听真人差遣,以邀大仙。”
邵元节屈指算道:“你们三人,加上贫道,如果连陶真人与后宫梁真人也都算上,便是六位……”
邵元节说至此,目光睨向陶仲文,沉吟不语。
陶仲文一接邵元节眼神,重重点了一下头:“邵真人施法,贫道自然与梁真人都要参与的。只是,‘七真致仙之术’,还差一位,却如何是好?”
陶仲文与邵元节所说的“梁真人”,指南阳道士梁高辅,与陶仲文为道友,年纪与邵元节相埒,也是须眉皆白,更有一奇处,是十指指甲如玉,长五六寸,道法高强,精于丹鼎。
梁高辅为世宗炼丹,所炼之丹,以七七四十九个少女元铅合之。令世宗服后,精神倍旺,夕御十女而不觉其倦,龙精虎猛,飘飘欲仙。
嘉靖帝见邵真人与陶真人都如此说,不由接言道:“梁真人加上五位仙卿,是六真,不知加上朕,这‘七真致仙之术’是否可行?”
嘉靖帝在内宫,日与陶真人相处,这“七真致仙术”也曾听陶仲文说过。
嘉靖帝此言一出,邵元节大喜,伏身拜谢道:“帝君乃真龙天子,上八洞神仙下凡,其道法更是远超臣道等以愚诚之力力修所得微术。有帝君躬身施法,何法不成?”
邵元节这一说,其他四道也都拜伏在地,什么洪福齐天神明圣武之类谀词,源源而吐,说得世宗龙颜大开,逸兴湍飞。
嘉靖帝望向严嵩,严嵩笑道:“久闻圣上修道,道法精湛。得睹圣上与诸真人施行仙法,臣等何等有福矣!”
听严嵩如此说,赵文华不甘后人,谀笑着接言凑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圣上若真作了大罗神仙,还望也赐微臣一颗仙丹,让微臣到了天界,继续在圣上跟前效命。”
俞大猷与戚继光互看一眼,各作刘桢平视,默然无语。
巍峨宫墙,巍峨城墙。北京的夜,匍伏在矗立夜空的高墙脚下,茫然一片。街鼓响过之后,金吾夜禁开始,街道上,便寂然无人了,只有巡夜军骑的马蹄声,得得响起,时骤时弛。
这是坊间胡同的一家酒铺,来京勾当的公差,上京跑路子的外地官吏,进京赶考功名的士子,商贾游客,江湖浪子,不能把锅子背在背上走,便只有在饭馆酒铺里解决一日三餐了。
因此,在京城,像这种小酒铺,到了夜晚便成了外地人的灌了黄汤神聊天下之所了。
这种场合,各种消息最多。连锦衣卫与东厂,也常有番子线人,混杂其间,探听动静。
【二】
这个小酒铺,此刻正坐着两个酒客。
一个是前面在黑木崖露过脸的乌衣道人,另一个是眉清目秀的青年刀客。
两人面前是一碟五香花生,一碟酱牛肉。两角酒,已喝大半。
乌衣道人以筷夹起一粒花生,停在面前并不入口,向青年刀客说:
“你说得对,我大明朝,西北有鞑靼犯边,沿海有倭寇作乱。这是外患。内忧么,皇帝学道,独断专横,文官贪钱,将军惜命。朝廷不知用良将,将官不知练精兵。我大明军队,刀甲差劣,看上去百万大军,但军不知战,将不用命,唉,北不敢敌俺答,十万大军看俺答在京城外来去自若,南不敢斗倭寇,数万大军,任数十名倭寇横行。如此,这天下,危险啊!”
青年刀客说:“也不知严嵩与皇帝什么交情?这个难侍候的皇帝,换了几任首辅,短的只有几个月,倒霉的,还被砍了脑袋,只有严嵩老儿,一直不倒。”
乌衣道人说:“在严嵩家乡袁州昌山有几个传说,有的说严嵩大发,与龙女海龟有关,有的说严嵩是乌龟精投胎,还有的,说得更玄,与狐仙有关呢。”
青年刀客扬了扬剑眉:“哦,有这么多传说?”
乌衣道人说:“严嵩是袁州人。住在昌山龙女庙脚下。一个传说说,严嵩小时,喜欢到距家不远的昌山龙女庙去读书,在龙女庙里题诗作对,从而感动了龙女对他才学的爱慕与赞赏。龙女看到说严嵩今后必有大贵,只是严家左手的袁岭山峰低了些。因为堪舆之术有言:左青龙,右白虎,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高一尺。青龙山低了,便影响兴旺发达。为了成全严嵩,龙女命龙宫海龟在七月七日天亮前爬上袁岭顶变为一块石头,增加该峰七七四十九寸的高度,以保严嵩将来非凡成就。海龟遵命而行,不料此事给土地神知道了,它掐指一算,认为严嵩的德行修养,没有这福分,便在天亮前学鸡叫的办法,来破龙女的海龟增高之变局。当时海龟已快爬到山的最高顶了,听到鸡叫,就不能继续匍匐前进了,即刻停下,变成石头,破坏了龙女的计划,使严嵩的命运格局生了稍微小的一点阻碍。这样,严嵩便只能做到虽然宰相之位了,而且在最后还会功败垂成,结局不会太好。”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龙女什么人不喜欢,偏喜欢上严嵩!若不是土地神显灵,那海龟爬上山顶变成石头,严嵩的命岂不是太好?”
乌衣道人叹了一口气:“袁州人都说,若不是土地神作梗,海龟爬到山顶,严嵩的命就会成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天下独尊之命。”
“天下独尊。那岂不是要当皇帝?”青年刀客闻言,心下骇然。
“这不?严嵩他还差一点,因此,只能做到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青年刀客狠狠喝了一口酒,望向乌衣道人:“这是与严嵩有关的一个传说。还有一个传说呢?”
乌衣道人说:“这个传说也是根据昌山庙对河袁岭七峰将及峰顶不远的地方,至今还有一股似龟的顽石蹲在那里而传出来的。说老严嵩是昌山庙里乌龟精投胎化身。这乌龟精非常狡黠,暗藏在昌山庙那里袁河深处,间常把头伸出水面,缩头缩脑,窥测天机,伺机而动。嵩出生的那天晚上,这乌龟精投胎后即以真身上岸朝袁岭七峰峰顶死命往上爬。玉皇大帝在天上看到了,掐指一算,便知这乌龟精已经投胎人间了,它这是要占人间尊位。但这乌龟精虽修行有年,道德有差,若让它的真身登上顶峰,那它的化身在人间,也要做到天下至尊了。这样,天下就会大乱,万般不太平!玉帝即命当地土地神(土地公公)出来阻止这事发生。凡鬼怪有个弱点,它要做鬼做怪,只能在黑暗里行动,一见阳光,就寸步难移。因此,土地神接到命令,即时做鸡叫,连叫数声,乌龟精一听,认为是鸡唱三遍,天将亮了,便龟缩在峰下不敢动,后经阳光照射,原形毕露,也就成了这股乌龟似的顽石。人们说:幸亏玉皇大帝发现乌龟投胎早,只让它爬到峰顶的下方,未到峰顶。严嵩只能做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如果让它爬上了峰顶,老严嵩当了皇帝,那就天下更要遭殃了。”
青年刀客听后,一笑:“这种传说,都是对严嵩不满的人编派出来的。民间传说,故事简单,今天说严嵩,明天说秦桧,把这故事按在谁的身上,都成。”
乌衣道人说:“民间传说,反映的是民意民心。可见老严嵩不太得人心。便是他的家乡人,也编排他。”
青年刀客说:“不知严嵩与狐仙又有什么说道?可有趣些?”
乌衣道人说:“严嵩与狐仙的故事,就有趣多了,说的是严嵩为何聪明和他与嘉靖皇帝的特殊关系问题。在传说中,还扯上了老道的师兄铁伞道人呢。”
青年刀客说:“哦?如此有趣,那倒该好好听听了。”
乌衣道人说:“这个传说说,严嵩小时有些傻里傻气,读书虽很用功,开始功课并不怎么好。”
青年刀客笑:“读书用功,不一定功课便好。”
乌衣道人夹了一筷菜,边吃,边继续说下去:
“严嵩从家里上学,要经过一座木搭桥。有次暴涨水,桥拆了,他过不去。正在发愁时,有个白发老者陡然出现在他面前,和颜悦色,将他驮过溪去。从此,每逢涨水,老者都准在那里接他。日子长了,一老一少亲如公孙。一天,老者要严嵩到他家里去玩,嵩满口答应。老者领他到了一个山洞口,指着黑咕胧冬的洞内说:‘这就是我的家。’说罢,老者要嵩闭上眼睛,驮他进去,嵩遵命,眼睛一闭,老者把他一搂,顿时似腾空而起,耳边阴风飕飕。一落地,睁眼一看,啊,是个神仙境界,楼台亭院,琳琅满目,小桥流水,鸟语嘤嘤,香花扑鼻。可是老者不见了,眼前出现一个俏丽的女郎,陪他到各处游观。他给美景迷住了,到处看。看着看着,肚子饿了,那女郎就把一颗鲜红的珠子塞进他口里,一刹那,既不饿,也不渴。游够了,他要辞别,女郎领他到洞口,把手在他胸前一按,红珠吐了出来,女郎接去。一忽儿,女郎不见了,他却独个儿立在洞口。”
“这个故事有些意思了。”青年刀客给乌衣道人倒酒。
“从此,严嵩上学,那老者常来邀他去洞里玩。到了洞里,同样是由那女郎陪他玩,给他吞珠。奇怪,这时候的严嵩虽然贪玩,耽误了一些读书时间,人却日见聪明起来,学业大有进步。”
“那个给严嵩吞珠儿的女郎,恐怕有些古怪。”青年刀客插言道。
“以后严嵩因为玩的时间长了,多了,就出现了旷课多的现象。老师发现了问题,怕受误入子弟之咎,便把这情况反映给严嵩的父亲。嵩父严淮是望子成龙的,一听,就盘问小严嵩,问严嵩都到哪儿去玩了?严嵩就把如何遇上白发老者,如何去洞里,洞里那女郎又如何伴他玩、让他吞珠等等情形一一告诉了父亲。嵩父感到这事大有古怪,便去请问以博古通今、善占疑难扬名天下的名道士铁伞道人。道人说:这是妖怪缠?br/>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