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极 - 天下无极第3部分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缠身。嵩父一听是妖怪作祟,一时吓得腿都软了,哭丧着脸忙问:这怎么办呢?道人忙开解,说:这事你不要着急,我有办法对付。说完,就当面开处方:今年七月七日,用七钱米粉和我画的一纸法符用水揉在一起,做成七个小斋(小米粑),给嵩藏在身上;吃嵩到了洞里,吞下女郎给的红珠后,即暗地将这七个小斋吞下,那女郎再来按珠,珠就按不出来了。这样,不仅能祛除嵩身上妖气,还更聪明,会读书,将来也会写文章。”乌衣道人说到这里,停下,喝了一口酒。

    “后来呢?”青年刀客问。

    “严嵩的父亲便如法炮制了七个米粑,叫严嵩藏在身上,并如此这般嘱咐严嵩一番。这以后的一日,严嵩又遇上了白发老者,老者又把他带到了洞里,当女郎叫严嵩吞下那红珠儿后,严嵩就遵父嘱,偷偷背着女郎吃了那七个小米粑,等到出洞时女郎再到严嵩胸前按珠时,便真的按不出来了。”

    “如此,那女郎要遭殃了。”青年刀客叹息道。

    “女郎哭,哭得很伤心,且边哭边说:这下你好了,只是我完了。严嵩听了后,见这个女郎哭得很伤心,想到这女郎陪自己玩,对自己很好,心里感到既难过,也愧疚,喃喃地说不出话来。那女郎见状,就在最后哀求说:七天后,她会死在洞外面的石隙中,到时,请严嵩用些草将她尸体掩盖,万勿负言。严嵩允承了。”

    “七天后,严嵩如期到那石隙去看,不见那女郎,只见一只毛茸茸的奄奄一息将死的狐狸。他一见,既害怕,又伤心与恶心,一呕,把珠儿给吐出来了。那临死的狐狸见珠呕出,即时一跃而起,奔过来,拾起珠儿吞下肚去,摇身一变,又变成了那个美丽的女郎。至此,严嵩好像从一场恶梦里惊醒过来,不再恐惧了,但也怔怔地望着女郎发呆,说不出话来。那女郎对严嵩说:这事,不能怪你,都是那道人不好。总算你还记得我对你的好,有良心,把我的命还回来了。你这样,我也不会亏你。我告诉你一件事,今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在某地有九辆囚车经过,你去看看,看到其中有个骑马押车者,你就跪下,口喊皇帝万岁,洪福齐天!以后,你会飞黄腾达,高官厚禄,尽享人间尊荣。这,也就是我对你的报答。”

    青年刀客点头道:“这个狐仙,看来还真有仙道,能有未卜先知之能。严嵩便真的去了,按她去说的做了。”

    乌衣道人说:“是的。严嵩真的按那女郎说的,去做了。九月九日,严嵩真的到某地去看热闹。果然看到了那预言中的九辆囚车。一见那个骑马押车者从面前走过,严嵩照着那女郎说的当即跪下……高喊皇帝万岁,洪福齐天。连喊几声后,那骑马者哈哈大笑,停下问严嵩名字,并问他为啥这样喊?严嵩一一如实说了。那人笑道:以后如果真应了那狐仙之言,我真做了皇帝,便让你做我的宰相!”

    青年刀客说:“那骑马押车的人,一定便是当今皇帝了!”

    乌衣道人说:“正是。那人就是现今的嘉靖皇帝。他登基后不久,一天夜里做了一场梦,梦见一棵松树上挂着一条鲶鱼。这是吉兆还是凶兆?嘉靖便去请教道士。道士说:梦者,往事之再现也,陛下想想,曾接触过与鲶和松相关的人或事情否?嘉靖开动脑筋,反复回想,终于记起了当年自己押送囚犯路过某地时,有个跪于道旁向他呼喊‘皇上万岁’的小孩子严嵩。这梦解开了,便派人顺藤摸瓜去找严嵩。后来终于在朝廷官吏中找到了,那时,严嵩在朝中做着小官。嘉靖皇帝也不食言,遂给严嵩当了宰相。并从此,愈发相信鬼神之说,崇拜道术了。”

    青年刀客说:“道长你身为道门中人,依你之见,这鬼神之道,有几分可信?”

    乌衣道人沉声道:“圣人设鬼神以助教化,因而创因果报应之说,转世投胎之论。”

    乌衣道人说至此,一哂,道:“今天,皇帝还在大内,与‘六真人’演法‘七真致仙’的奇术呢。”

    青年刀客奇道:“‘七真致仙’?皇帝的道法,那陶仲文、邵元节他们的道法,真的能召致神仙么?若真召来神仙,岂不是世上真有神鬼之事了?若不能召来,那陶仲文他们欺诳君王,岂不是要脑袋搬家了?”

    见青年刀客如此发问,乌衣道人不言,脸上带着莫测高深的微笑,抬起头来,向宫墙方向望去。

    乌衣道人的目光深幽,在烛火星辉下,竟带着一缕诡异之色。

    乌衣道人以极强的目力射穿朦胧夜空,看到一道白影,向皇宫深院徐徐飘落。

    【三】

    明代北京城的皇宫,坐北朝南,四安门内(四安门分别依方位加“安”字命名,但南安门正门却叫大明门,在两侧各开东长安门与西长安门),以寓长治久安之意。四安门内,便围着最深的大内九重。西华门外是太液池,号称太液清波。中有琼岛,岛上有春云楼。英宗在太液池东西,各造三座行殿,分别称凝和、迎翠与太素。世宗登基后,在西苑河东又建造许多亭榭,并亲自定额,称天鹅房。这些亭榭分别有飞霭亭、浮香亭、宝月亭、昭和殿等。

    嘉靖帝与陶仲文、邵元节等六个道人,结成一个“七真致仙”的道家香阵,等侍神仙降临,以问休咎。

    他们结香阵的地方,在浮香亭。

    焚香召仙。

    每人面前焚着一种香料。

    嘉靖帝前面燃的是龙脑香,陶仲文面前是沉水香,邵元节面前是四绝香,梁高辅面前燃麝香,胡大顺面前是檀香,段朝用面前是龙诞香,龚可佩面前是降真香。

    香烟缭绕,七种香气混合成氤氲香阵,但觉魂魄俱动,心神欲醉,飘飘然若御飞龙而游仙界。

    邵元节在香烟缭绕中,先向皇帝拜舞一番,随即踏罡步斗,披发仗剑,念动真言,声发丹田,声音绵长悠远:

    “龙香凤篆擎宝鼎,天皇神君敕致真。九天十岛邀神仙,驾鹤御龙降帝京。”

    “兹有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阳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即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我大明嘉靖天子,率致一真人、秉一真人等六位真人,奉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召群仙来降,以彰显我道家金仙玉真,万古长寿之义,授与天同寿之诀……玉牒所至,尔亟应召,急急如律令!”

    “启请三清高大道,又请三清大道神。三请六道大清宫,北极紫微同一宫。来请三清高上圣,到来玉京鬼神通。元始天尊为第一,灵宝天尊第二名,道德天尊驾白鹤,老君殿上捷行兴……急急如律令……”

    “……太上高精,三帝丹灵。绛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柔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后,飞仙上清。常与玉真,聚会紫庭……急急如律令……”

    随着邵元节一遍遍念动道家召仙法咒,那天地间在香烟缭绕之中,碧烟幻化,虚无缥缈,道门音乐,云锣玉磬,笛奏仙吕,箫和仙东,十二律与五音七声相乘变化,却是那应钟无射,南吕夷则,蕤宾林钟,姑洗中吕,加上太簇夹钟、黄钟大吕,引商刻羽,杂以变徵,由宫商之起而臻变宫之极,端的是一派仙乐,和和融融,云和光明,逍遥迷离,疑非人间世。

    看着皇帝戴道冠,穿法衣,与六个道人在浮香亭里结香阵,亭外众多宫内道士,奏乐的奏乐,演示法阵的演示法阵,衣分五色,按五行排布,持桃木剑,鸣昊天角,走禹步,诵真言,摇法铃,吹法螺,俞大猷觉得众人在演一场毫无意义的傀儡戏,显得滑稽可笑。但身为臣子,皇上在躬与迎仙,又不能犯讪谤圣上之过,便只好强忍着,改为垂帘返视,吐纳调元。以这段难挨过的时光,用来修炼内功。

    戚继光则眉峰微锁,带着警惕看着浮香亭四周动静。眼前这派乌烟瘴气,人群穿梭,既热闹又混乱,若是宫内屑小勾结外贼,乘机混入宫内,欲不利于皇帝,那是最好机会。那些名贵的香确是极珍贵之物,香也好闻,令人静神。但这众香浑合之下,那香气闻久了,令人头脑昏昏,眼睛酸累,看那帮宫内禁卫,有的眼睛盯着难得请到宫里来的年青美貌的道姑咽口水,有的与旧是相与的宫娥眉目传意,互通款曲。有的则百无赖赖地打着哈欠,精神不足,不时换腿以舒缓站久了发麻的腿脚,宫禁大弛。戚继光心道:若这时,这地,猝起突变,那该如何应付才好?

    他想到这里,只觉心里一凛,不由把手按在腰间佩剑之上,手指为自己的想法而一紧,隐隐听得剑匣中的宝剑鸣呜了一声。

    这时,只听大内总管鹿海春带着兴奋叫道:“来了!来了!”

    戚继光循着鹿海春的目光望向天空,但见一道白影,从天边飞掠而来。

    “七真致仙”,焚香召鹤。

    这一来,把请神明卜断国事之事给耽搁下来了。

    结香阵,练道功,迎仙鹤,大半天折腾下来,嘉靖帝既疲倦,又兴奋,望向严嵩:“太师对鞑靼、倭寇、魔教三端,作何看法?”

    严嵩道:“以臣之见,鞑靼不足虑。彼若来犯,我只须坚壁清野,使其无所得。城池固若金汤,他数万大军游荡野外,自不能持久。”

    嘉靖帝望向戚继光:“你是明威将军之后?”

    戚继光答道:“臣戚继光,先祖子斌公承沐国恩,被封明威将军。臣历代都蒙国恩世荫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

    嘉靖帝点头微笑:“朕知道。你父戚景通,为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总督山东备倭。你算是子袭父业。若从你远祖、随太祖皇帝打天下战殉国于云南的大将戚祥说起,你们戚家七代子孙都是我大明国忠臣良将。”

    嘉靖帝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微笑道:“你父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时,曾被兵部召入神机营坐营,有操行,兵部有奏,朕曾有闻。”

    戚继光谢道:“家父之名,动达圣听,臣阖家都感宠光。”

    嘉靖帝问:“这些年来,历练如何?”

    所谓历练,是问戚继光履历了。

    戚继光身子一挺,朗声禀道:“承圣上垂询,臣十七岁承荫叼受国恩,为登州卫都指挥使佥事。二十五年起,分管营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卒戍蓟门,春去秋归,以防鞑靼。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二十九年赴京师会试,时逢鞑靼左翼土默特部俺答率军犯边,臣曾上陈守御方略,蒙上垂青,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师九门。三十二年,臣蒙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为国备倭。”

    嘉靖帝点头,道:“以你之见,鞑靼、倭寇、魔教三端,朝廷以如何应对为上?”

    戚继光说:“鞑靼之事,据臣所见,边关之要,在练兵强军。去年,任俺答十万大军游弋国门,便是军无战力,将无斗志,无法一战。以目前国力,恢复河套,自是空论。然不能奋国威,镇四夷,亦我大明之忧。设使俺答为狼子野心,有其先祖成吉思汗之志,则非但京师,即我大明,恐复有土木堡之变!因此,练兵强军,此为对付鞑靼第一要务。其次为建墩台,修边墙,固我长城,以为守卫之基。得精兵强将,有坚城高台,则边防无忧,休养生息,以蓄国力。国力盛大,则近悦远来,河套之恢复,指顾间事耳。”

    嘉靖帝闻言,颔首道:“那么倭寇呢?”

    戚继光说:“倭寇之起,其来有自。自胜国即有倭寇侵扰之事,唯于今为烈。然汪直可制,若要敉平倭寇,还须我大明国从两手着眼来治:武则平倭,文则安商。臣为武将,只知为国输诚,热血卫国。余事,非臣所敢知也。”

    嘉靖帝沉默了一会,又问:“那么对魔教又该如何?”

    戚继光说:“自太祖皇帝颁《禁教令》,把牟尼明尊教与白莲教、弥勒宗等列为邪魔之教予以禁止后,明尊教渐在民间转为秘密教派,食菜事魔。一般教众也不过念经拜神而已,倒无甚大害。但现在可虑者,魔教教首远赴西域波斯,教内乏人调停,渐生龃龉,分裂数派,各行其是,混乱纷生。更有争强斗狠之辈,与各处武林门派发生械斗,互为报复。时有伤害之事发生。”

    嘉靖帝说:“这个,朕都知道。朕想知道,有何好的应对之方?”

    戚继光说:“最好有忠于朝廷的士民接触魔教中人,知其底细,因势利导,使之恪守教规,则天下大安。魔教之可怕者,大者在于教首若存不轨之志,危害天下。小者在教众杀人放火,扰乱地方。甚或倚势傲凌官民,令朝廷命官政令不行,纲纪废弛。今者,其大危不存,不过小乱。而若朝廷一意厉行打击,彼教众于牟尼神敬信之心甚笃,反而易酿意外之变。”

    听戚继光如此说,赵文华越前一步,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戚将军之见,有姑息养j之弊。”

    嘉靖帝说:“请道其详。”

    赵文华说:“魔教教徒,明知朝廷禁令而违法信教,是蔑视法律,此其罪一。纠结帮派,恃势凌人,打斗伤杀,以武犯法,此其罪二。秘密行教,其志不测,一旦生事,事不可抑。胜朝倾覆天下,即由此矣!不可不察。故以臣之见,宜以锦衣卫控鹤监,四出侦查,发现魔教教徒行踪,追查到底,将魔教密坛捣毁,教首收监执法,遣散信众,以为杜绝。如此,魔教不生,则天下无事也。”

    嘉靖帝听后,若有沉吟,过了一会,望向俞大猷:“戚将军与赵侍郎各有立论,俞将军对此有何高见?”

    俞大猷略一低首,逊谢道:“微臣驽钝,岂有高见。”

    嘉靖帝“哦”了一声,目光略显失望之意。

    俞大猷昂起头来,目光炯炯,慷然言然:“不过,臣虽不敏,亦知有道。《道德经》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又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夫信教之众,心性纯笃,一日信之,终身不疑。信之坚也,蹈汤赴火,乐之如归。此亦信教之实。非浮嚣世俗之人,游移获利之徒可比。朝廷若以高压,严打厉击,捣其教坛,毁其神像,强灭其教,必激反噬之乱。此非治安之策,乃肇乱之源。驭民之道,如治洪水,在导非在堵。昔鲧堵之,事倍功半,百般辛苦,而水灾无日不生。至大禹治水,导之入海,天下晏然。臣尝学《易》,易者,其宗在变。君子以知几,明变权宜,善应物变,始称通达。唯通达之士,始可治百事皆能元亨利贞。”

    嘉靖帝听了俞大猷之言,看了赵文华有不怿之色,微微一笑,道:“好,好。朕难得文臣有奋锐之志,武将有老成之论!朕将派赵侍郎总督东南防倭大业,俞将军、戚将军,你们俱是朕所倚重的国之干城。卫国驱倭之业,便指望两位爱卿了。”

    嘉靖帝说到这里,望向严嵩。

    严嵩轻声道:“今日之事,暂议至此。皇上宜善养圣躬,为国珍重,毋须过劳。”

    嘉靖帝点点头,道:“就按爱卿所言办理。”

    “退朝。”严嵩说话时,脸色平静,平静得如一井如镜的古井之水。

    【四】

    严嵩邸宅。

    “爹,孩儿昨日在圣上面前言辞何如?”赵文华向严嵩询问。

    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因此他事事向严嵩请教、请示,是严嵩把持朝政的得力走狗之一。

    严嵩道:“‘文臣有奋锐之志,武将有老成之论。’看来,圣上对俞大猷、戚继光都挺看重啊,对你这工部侍郎也多含褒扬。间接,还对老夫提出了隐隐的指责。”

    赵文华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脸上莫测高深的严嵩:“爹是否多虑了?”

    严嵩淡淡一笑:“皇上一方面热衷于修仙得道,一方面乾纲独统,要作个千古雄主。当初,有人主张恢复河套。其实以国力之弱,恢复河套之论,听似爱国,令人振奋,但轻启战衅,一旦不胜,国亡无日。我恐届时之乱,更胜‘土木堡之变’。便离‘靖康之祸’,亦将不远呢。”

    靖康之祸,是指宋朝徽钦二宗战败被俘之祸,北宋因此而亡。

    赵文华听严嵩说到国家大政,自知无置喙之处,便知趣地闭口不言。

    严嵩说“当时,是老夫力主不出战,并先后设计让皇上斩了力主‘复套’的三边总兵曾铣与首辅夏言,得保平安之局。皇上今日借褒奖侍郎大人之机,实乃暗示对老夫的不满。”

    赵文华陪着不是:“如此,孩儿之言,不是大有错纰了?”

    严嵩道:“那也不然。对魔教,还是要严打。最好乘魔教群龙无首之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皇上也是此意,据我所知,他已召锦衣卫都督陆炳进宫,谋划如何对付魔教了。”

    听严嵩如此说,赵文华正要开言,却听窗外“咭”地一声冷笑:“哼,想要谋算我明尊教,严老贼,大白天作你的清秋大梦!”

    严嵩闻言,脸色一白,喝道:“来人,抓刺客!”

    话未说完,双手一按,只听“格”的一声,严嵩所坐太师椅倏地落下,严嵩连人带椅倏然消失。

    赵文华以手掩脸,赶紧缩在案头背后,支起耳朵,倾听外面动静。

    却听外面几个喝声同时而起:“抓刺客!”“抓刺客!”“别让点子跑掉!”“兀那刺客,看你往哪里逃?”

    一声长笑,一人朗声道:“鹰爪孙,想抓你明尊教的大爷,下辈投胎吧!”

    “严老贼,有胆的不要走,吃你明尊教爷爷一刀!”

    随着此人朗笑声,刀兵之声与暗器破风之声大起,怒叱声,惨叫声,受伤倒地声,纷至沓来。

    陡地,窗户“乓”地一声被击个粉碎,一条蓝衫人影如闪电射入,冲入厅内,一双虎目,往厅内一扫,操起一张椅子向赵文华所躲地方砸来。

    “轰”地一声大响,那张椅子顿把赵文华藏身的长案击得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吓得赵文华尖叫一声,连滚带爬窜出,头发上满是破碎的断木木屑。

    那人一步跨出,把赵文华踩在脚下,问道:

    “严老贼呢?”

    赵文华哭泣丧着脸,不敢吱声,指指地下,意为严贼躲入地下秘道了。

    那人冷笑道:“严老贼,溜得倒快!便宜了他!”

    那人说完,一脚把赵文华踢了个跟头,骂道:“你也不是什么东西!”

    他随即身影一闪,已闪出厅外。

    外面又是一阵大乱,那人长笑声又远:“严老贼不敢与老爷见面。老爷不陪你们玩了!有种的,咱们到城外玩玩!”

    随着那人笑声远去,侍卫们追赶之声怒骂声也衔尾追去。

    正文第三章天下无极

    第三章天下无极

    【一】

    严嵩府内侍卫七高手,追敌到了秘魔岩。

    秘魔岩,又称秘魔崖,是西山八大处的第八处。

    崖有寺,即有名的证果寺。八大处的第八处,即指证果寺。岩崖即在寺后,实是寺以崖名,崖因寺显。

    当走得最快的“万里追云雕”狄万人,看到蓝影一闪,进了证果寺后,作了个手势,后面紧随而来的七人配合已久,心领神会,顿分头合进,从各个方向向证果寺中小心翼翼地摸上去,以求能一鼓而上,擒下这胆敢到首辅府宅上挑衅的魔教狂徒。

    这七人却是“万里追云雕”狄万人占西南方位,“火煞灵官”马元修迂向西北角,“袖手阎罗”、暗器名家唐铁鹗由西而进,北边是“富贵钩”朱寒丹,东北角是“修罗刀”宁破釜,南边则是“八手神枪”龙随云,东南角青龙位上,则是七侍卫之首、“夺命腿王”顾云中。

    七人中,以精通“一字电剑”的“万里追云雕”狄万人轻功最高,“火煞灵官”马元修的“朱砂掌”最为刚猛霸道,唐铁鹗神出鬼没的暗器最难防范。

    这个魔教狂徒在严府上与众人混战虽得脱身而去,但已吃“袖手阎罗”唐铁鹗的“龙须针”射中一针,若非如此,这个魔教狂徒,轻功极高,早就给他远走高飞了。

    但七人中,以“逼人富贵挡不住”的朱寒丹的“富贵钩”最难缠,以“修罗刀”宁破釜最辣手无情。

    官阶最高的是原锦衣卫副统领、被严嵩专门向皇帝讨来的“八手神枪”龙随云。

    而内力最深的,是有一双称绝天下“铁腿”的“夺命腿王”顾云中。

    顾云中是云中人,但他真名已被籍贯所掩,他那天下无双的腿功,为他赢得“夺命腿王”的名头。

    七人一向都是眼高于顶的人物,平日虽以“夺命腿王”顾云中为七侍卫之首,但诸人内心恐怕谁也不服谁,只是格于严府规矩,等级森严,谁也不敢犯被逐出之险,争强斗狠。这回严府遇事,七人俱都使出各自绝技真功,意欲在这场追捕魔教狂徒之役中,一较高下,以图技压群雄,在首辅大人面前,好好露一回脸。

    因此,七人几乎是首尾相衔成一线地同时一口气追到了秘魔岩,不但追在头里的狄万人看到前面蓝影一闪,那蓝衫客进了秘魔崖证果寺,即追在最后的顾云中,也看到那蓝衫衣角一闪,飘过了黄|色的寺墙上空,飘入了寺内。

    七人从各自所在处所,几乎是同时跃起,蓄势扑入寺内。

    “万里追云雕”狄万人以独家轻功“梯云纵”纵身飞入寺内,却见寺内空荡荡的并无动静,只有某处传来一声声清晰的木鱼声,笃笃笃地传出,间或夹着一两声清磬之音,叮铃,叮铃,令人心神为之一清。

    狄万人身如飞絮,落地无声,略一点足,身子向前飘去,却是在飘行之中,把全身精神提至极限,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灵敏的耳目。不过片刻之间,他已察看过十三间房子动静,向寺内纵深探去。

    这时,他听到西北方向“火煞灵官”马元修“嗨”地一声怒喝,随即一声闷闷的墙体被“朱砂掌”击中之声,与哗啦啦一声,墙体被击成粉末之处,随他那一声怒喝被震落地的沙沙蔌蔌落地之声。

    狄万人正要向西北方向纵去,却听东北角“修罗刀”宁破釜那带着凄厉如鬼泣神号的刀啸之声,与他那“修罗刀”的破风之声急起。号称“一刀夺魄,一刀夺魂”的宁破釜,显然有所遭遇,已然出刀对敌!

    不是一个敌人!狄万人心里一凛,不由止住飞纵之势,以“定海针”心法将玄功真气向下一凝,立定脚底重心,仿佛整个身子与脚下大地已凝为一体,一股沛然无比的地底草木生机真气,被他摄入体内。他只觉精神一爽,神清目明,浑身劲力喷薄欲出。

    这种得自秘修的“摄地母力”,乃是因缘际遇得获天竺异僧所传的古婆罗门教异功。

    狄万人对自己“摄地母力”的进境自感满意,自信满满之下,双手往袖中一笼,再出手时,一对“金雕爪”已戴上双手,但见五金合铸的金铁手指,寒光冷然,透着一股煞气。尖锐的铁铸五指指套,随五指开合,化出各种天竺秘修的手印来。团团真气因手印而结生,劲气暗涌,波及他身周气劲,他整个人,已凝在气团之中,若真若幻。

    便在这时,他看到一角蓝衫的衣影,从前面的寺墙内隐隐映显出来。

    这是他运用“天竺六神通”中“天眼通”秘术才能透过墙体视现事物的结果。

    狄万人冷笑一声,身子一飘,飘向前面,对着隔墙的蓝衫人影,“咄”地一声沉喝,双“手”插墙而入,整个人如视整座墙蔑如地直扑而入,扑向那个蓝衫之人。

    但这一扑出,发出痛苦的一声呻吟的,却是狄万人本人。

    他这能洞穿金石的双“手”插墙,却觉一股坚逾金石的硬冷煞气坚锐如刀剪针钻,向他十指剪来刺来钻来,他所秘修的气劲“明点”,类似于中土武学中所修的气功“|岤位”,俱感到被一股十分霸道的真气气剑“刺|岤”之痛,他双手插在墙上,一股巨痛随之传来,同样巨大的反震之力,震向十指,错非十指戴着铁指套,十根手指指骨,恐俱已尽碎了!

    饶是戴着铁指套,还是有左手中、无名、小三指指骨被折断,十指连心,一种尖锐的疼痛,痛得狄万人不由吸了口冷气,把指套小心翼翼取下,见左手五只指甲每一只指甲周围溢着一圈鲜红的鲜血,红得怵目惊心,又透出一分诡异。

    这是什么鬼墙?竟坚逾金石?狄万人恶怒攻心,想也不想,身子一侧,一个靠山锤,以力能摧毙金钱豹子的“霸王肘”,向墙上撞去。

    这一撞,便真的是铁铸的墙,也要被撞得变形!

    因为这是“摄地母力”所挟带的大地真力,这一撞,直有地动山摇之威。

    孰料这一撞,撞得一股更大的反震之力向五脏挤压过来,直撞得狄万人眼前金星直冒,满天地飞舞着金花苍蝇,脑中、耳边发出嗡嗡的声音。只觉连天地也旋转起来。

    在这一撞中,狄万人只见眼前的墙上,显出一行斗大的金色密宗文字,似梵文,又似元朝国师八思巴所创的奇特文字,弯弯曲曲,字上排着几个菱形尖锐的斜方块。

    狄万人曾拜天竺异僧修行天竺密宗大法,识得这是“六字大明咒”的咒语——

    “唵、嘛、呢、叭、咪、吽”。

    原来这座墙,已被加注了密法真力,而且是以天竺佛教密宗的“阿缚卢积多伊湿伐罗”大神之法愿加注的无上密法真力。

    狄万人以天竺六神通密传,开天目,审察施法之人,却见一团蓝烟之中,现一个中年和尚脸,双手合十,身着福衣,竟是“阿缚卢积多伊湿伐罗”大神所拥有的“三十三身”法相中辟支佛身形象。这辟支佛身,又称缘觉身。这缘觉身与声闻身、佛身、梵王身、帝释天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及天大将军身、毗沙门天身,为“阿缚卢积多伊湿伐罗”大神最为人注目的九大法身,余者还有婆罗门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迦楼罗、紧那罗等种种法身。

    狄万人知以自己凡俗之力,难与相抗,只好念了声惭愧,息了忿恚愤怒之心,降下种种心魔,以眼观鼻鼻问心的数息法,静默内心,澄心见性,明了自身所在,复以“他心通”密法,向墙内蓝衫人投射过去,察敌心意。

    却见墙内那蓝衫人,竟毫无敌意,一心沉浸在某种事物之中,其心意杳杳渺渺,无依无傍,如无心出岫的白云,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狄万人以“察敌法”向四周搜探,见无危机,便身子一掠,向前飘去,却见前面有门开着,可入一个大殿。他从殿门向里望去,恰好见着那个蓝衫人的背影。

    狄万人清咳一声,那人还是呆呆望着墙上事物,毫无察觉,狄万人暗运劲力,无声地一步一步向那蓝衫人逼近去。

    当狄万人踏入大殿时,他已将右手指套收起,无声地抽出了原本扣在腰间的软剑。

    这柄百炼精钢的软剑,还是当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夷方贡物之剑,柔韧而锋利之极。狄万人贯以真力,将一柄软剑逼得笔直,而又丝毫不外泄一分劲气。

    狄万人相信,若被他逼到七步之内,这蓝衫人便武功再高,也难逃被他一剑而杀的命运!

    因为他的剑术,乃是闽西正宗的“一字电剑”剑法。

    【二】

    从南门入寺的“八手神枪”龙随云,手擎一对双头枪,闯入寺中,却见幽深的寺院,空荡无人,只有一个背朝寺门而坐的灰衣僧人,趺坐在神道上,即使从背影看去,也显得宝相庄严。

    龙随云不由怔了一怔。

    那僧人仿佛看到龙随云一样,低声念了声佛,低声道:“施主满身杀气,进得寺里欲作何为?”

    龙随云又是一怔。

    这僧人,竟脑后长眼一般,虽没任何回头动作,但一切俨如亲睹!

    就在这时,只听西北方向传来“火煞灵官”怒喝声、出掌声,墙体被掌力所毁声,墙体击溃之处,被声音震得哗地坍塌下一块墙体的声音,一切,都响得清清晰晰。

    龙随云才要起身,又听到东北角“修罗刀”宁破釜那带着凄厉如鬼泣神号的刀啸之声。

    难道这佛门胜地竟已成了敌人的巢|岤?这刺客是有意把大伙引来,欲把大伙一一除去?

    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想杀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朝廷权臣严太师了!

    难道,这是敌人有意而为,意在先一一拔去羽翼,最后再收拾严嵩本人?

    龙随云想到这里,心不由一紧。

    却听那僧人长叹一声,道:“你的搭挡,已然动手。唉,本寺已安宁二百年了,现在竟因你们,又招杀劫了!”

    “二百年,又招杀劫。难道,这寺在两百年前遭过大劫?”

    龙随云闻言不由发问。

    “二百年前,元朝至正年间,天下大乱,群雄纷起。我寺寺僧帝释以修行两百年所悟的佛门刀中之禅,入世修行,大开杀戒,以完杀劫。帝释遇上武林奇女子、道门第一高手刀灵仙,刀灵仙所修行的‘刀中之道’,被世人尊为‘玄中之玄,道外之道’。其刀术已参透天人神魔之界,已得大自在。”

    “当时,僧帝释受所居庙中主持所遣,助元廷镇压义军。而刀灵仙恰好是汉王陈友谅的大将军之女,与明尊教彭莹玉彭大和尚、小明王韩山童与今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帝手下大将徐达,合称为龙虎凤麟‘四灵’。帝释与刀灵仙以刀相会,斗得天昏地暗,从山东一直斗到北京,最后,帝释被刀灵仙所感,爱上了刀灵仙,两人合禅仙二门刀术修行于秘魔崖,创下‘刀帝流心法’,其刀法空前绝后,天下无敌。两人创下‘刀帝流心法’后,相谐离寺,欲去投奔反元大军。”

    “这时,元朝国师、喇嘛教第一高手连星目率喇嘛教七大密宗高手围住了秘魔岩,密宗八大高手联手布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血厉大阵’,僧帝释与刀灵仙与八大密宗高手斗到最后,八大密宗高手非伤即死,无一不失去战力。不但如此,元军八百七十二人,也全都被连星目役使投入血阵战死,秘魔岩一时血流成河!阿弥陀,一个佛门清净之地,竟成惨不忍睹的修罗场!”

    龙随云闻言,一时也陷入僧人所说的故事中,心为故事中的杀劫所震,动容道:“若果如此,元朝朝廷怎容国都心腹之地叛乱存在?岂不更派大军来支援、报复?刀、帝两位,总还是难逃生天。”

    僧人缓缓道:“此时元朝军队在全国各地被各支义军打得七零八落,已大非昔比,朱元璋大军与元军主力正在决战,元军在战场上的形势捉襟见肘,势已不能分出一支军力对付两个对大局无碍的‘悍贼’。待秘魔岩之战结束,朱元璋的大军已围困大都了。”

    僧人讲的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

    龙随云吁了一口气,道:“这样,刀、帝两位得以无恙了?”

    僧人说:“刀、帝两位在这场恶战中也是元气大伤,五脏移位,心脉受损。喇嘛教高手所施为的‘血厉大阵’有密宗‘摄魂’之术,刀、帝两位的魂魄俱受密宗‘厌胜术’所困,陷于沉迷困顿之局,难以走出秘魔岩这座寺院。因刀、帝两位困于局中,赖寺僧供应而生存,除了定力高深的高僧,常人进了殿中也会被密宗‘封印’之力所困,刀、帝两位所困的殿,日长天久,便改名叫‘刀帝殿’了。”

    “后来,洪武帝定鼎天下,武当真人张三丰北行,欲破当年密宗之局,为刀、帝两人脱困。张三丰此行,惊动了洪武帝,洪武帝派诚意伯刘伯温迎上了张三丰,也不知刘伯温说了什么,张三丰并没入秘魔岩,只在西山最高处白云深处坐了七天七夜,然后回武当山去了。说来也怪,从此,这证果寺便多了一样古怪:刀帝殿里多了一道道教中北方真武大帝敕封金印。这寺里便夜夜有金光射斗牛之间,数十年如此。一时,这证果寺,在民间得‘金光寺’之名。唉,这些事,都为正史不载,若不是老僧听前辈口口相传、代代相授,便老僧也不知当年竟有此等奇事。这寺里‘刀帝殿’尘封数十年,在旁僧眼中,只知是一座被寺规严禁入内的怪殿,哪知有这等情事呢?唉,当年血流成河,事后痕迹无存,这岂不应了我佛门六如之说。”

    龙随云长抑一口气,道:“大师往事也表过了,佛法也说过了,现在可否让在下入寺了?”

    僧人道:“佛门清净之地,怎容得施主带刀兵入内,满怀杀意?br/>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