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婚 - 219无题
女子学堂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时隔一年,张廷旭在京城搞女子学堂弄得灰头土脸,而耀华在珙县搞女子学堂则是风声鹊起。
为什么?怪只能乖京中权贵云集,氏族女子在家族又有专人教导,所以根本没有人家愿意将女孩送到前途不明的公立女子学堂,谁知道自己的女孩会被教成什么样子啊?
幸福社的成员们还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
“红袖姐,你听说了吗?吏部侍郎张大人被调到礼部去了?”这位的夫君在礼部任职。她夫君前些日子在礼部碰到了前去报道的张廷旭,当时还非常惊讶呢!可是张大人非常淡定的从吏部众官员面前走过,施施然的进了礼部尚书顾泉的房间,并且谈了很久。
“真的?这吏部可是管着大大小小的官儿的地方!哪个官员想晋级不是的吏部给个考评优秀才有机会啊?这张大人突然从吏部到礼部,虽然发音差不多,可差距大着呢!”说话的小媳妇不停的摇头叹息,虽然她的夫君还没有考中进士,但是家学渊源,她对官场的一些道道还是知道的。
“可不是!张大人可是一直是王尚书的左膀右臂的,王尚书就这么让他被调走了?”有人不明所以。
“嗨!你的消息也太不灵通了吧?京里前些日子是闹的什么反妻什么的,张大人就牵涉其中呢!听说张大人与家中的夫人已经彻底决裂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张家不再以王家马首是瞻了!人家王家还能留着他在吏部啊?”
听着这些聊天的内容,窦红袖感叹都说女子深处深闺,可这消息一样灵通的很啊!
“咦?红袖姐,你怎么不说话?”窦红袖正在心里发着感慨,有人注意到她好一会儿没说话了。
“呵呵!我只是感叹啊!没想到姐妹们的小道消息这么灵通呢!”窦红袖向来直来直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有几个人听了顿时觉得不好意思了,红袖姐这是不是觉得我们八卦啊?
不过红袖后来的话打消了这些人的疑虑。“哎!以前未出阁的时候,父兄哪肯将这些说给咱们听啊?等到成亲之后,忙着适应新环境,做好新媳妇,更是没有精力关心这些!要不是如今大家日子过得平顺了,恐怕天天还在琢磨内宅的那些事儿,哪有闲心说这些啊!”
“可不是!就是以前,夫君防着我跟防贼似的,哪会跟我说朝中的事儿?其实这些爷们工作之余也是想要倾诉的,你是有些话同仁之间不方便说。要是家中的妻子也不能说,那还不憋屈死啊!”
“咦?这说话的有道理,要是实在憋不住了。又不能跟妻子说,那就找小妾或者贴心的婢女说喽……然后就有宠妾灭妻或者冷冻妻子的人家喽!”
“嘘!别乱说话!你听说京城哪个人家宠妾灭妻了?有些事儿心明即可!”
女人们聊天越聊越远,这会儿完全偏离了主题。
“哎!之前说张大人怎么着来着?”
“哦!张大人啊!他到礼部报道之后就好些天再没有出现在礼部,好些个礼部的官员都以为调令弄错了呢!结果没几天,张大人又出现了。然后国立女子学堂的筹建就开始了!”
“啊?”众位妇人都望着说话的小媳妇,“张大人难道跟这个国立女子学堂有什么关系?这国立女子学堂又是怎么回事儿啊?”
“这个啊,就说来话长了!官面上的说法是考虑到我朝女子没有国立教育机构,所以素质参差不齐。仅氏族设有族学,可每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又各不相同。故设立国立女子学堂为提升我朝女子的学识做出努力。可是实际上就是上边不满意氏族对女子的教育方式,认为氏族将女子教育到总是跟夫家对着干。让好多人家家宅不宁,就像前些日子那个反妻运动似的!”
“哎!”听了知情人士的话,众位妇人齐齐叹息。女子难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孩子懂什么?怎么教就怎么做罢了!结果苦果都是要女子来承担……
“那……张府的当家夫人现如今岂不是日子很难过?”有人想起了张廷旭的妻子,这位可是顶级炮灰啊!
“哎,能有什么好日子啊!跟丈夫大吵一架,轰轰烈烈的全城都知道了!当时那位王夫人还请动了张家的族老出面勒令张大人回府……”
“那张大人回去了?”
“废话。不回去哪有后边儿的事儿啊!”
“你们别吵,听娟姐说!”
“嗯!张大人确实跟着回府了。可是人家是跟着族老后边直接去了族老家,压根没进自家的府门。然后没两天,张家就将王夫人管道宗祠去自省了,而王夫人身边的得力的下人都被打发了!”
“啊!”娟姐的话音刚落,引来一片惊叹声,没想到王夫人这么惨啊,闹的是凶了,这回里子面子都没了。
“娟姐厉害,这么隐秘的消息你都打听到了!”有人更惊讶于这位娟姐的小道消息之多之准,每次聚会都能听到不少劲爆的八卦。
“呵呵!”娟姐只是笑,并不说消息的来源。面上一丝小得意,心里则再想我坚决不告诉你们我家每日送菜到厨房的菜农提供了无数绝密的小道消息。
如果这位娟姐实话实话,恐怕那位菜农就甭想在京城混下去了。不过这也说明大户人家的厨房也是很容易走漏消息的地方,这位娟姐决定了,回家之后就要整顿大厨房,一定要安排口风严谨的人管着厨房……
“红袖姐,你说这个女子学堂能开成吗?”有人问窦红袖,大家都把窦红袖当做万能的了!
窦红袖无奈一笑,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即使早年行走江湖有些见识,可也不是万能的啊!“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想着如果是圣上想办的事儿,至今还没有办不成的吧?”
窦红袖这话倒是提醒了众位夫人。自圣上登基以来,还真就没有什么他想办却没办成的事儿!回家一定要提醒夫君要全力支持这个女子学堂的成立啊!
幸福社的成员多数是年轻的妇人,成婚没有多久或者孩子很小,一点儿也不担心这会儿就要送到女子学堂去。再说等孩子大了,那女子学堂要不就撤消了,要不就推广了,对自己是一点儿影响都没有的。
所以说圣上为什么对幸福社的存在持默许态度呢?完全是因为幸福社的某些活动中无形的帮助了圣上推行心政策啊!
而在珙县,女子学堂办的算是红红火火的。早前,女子学堂仅招收了十八个女孩子。不过经过半年多的教导,这些女孩子跟过去是大大的不同了。
耀华主张实用。因为珙县的女子学堂多数是平民的女孩来接受教育,所以重要的是教会这些女孩更为实用的东西,比如说识几个字不会被人骗去签了卖身契;比如一手好女红,既可以为家人量体裁衣,又能用绣品赚点儿小钱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比如一手好厨艺可以用平常的菜做出美好的味道,让全家身体健康,并且紧紧抓住男人的心;比如认识一些简单的草药,知道一些简易的方子以便突发状况可以处理……
耀华为了办好女子学堂而设想了很多情况,并且根据来就读的女孩的年龄来安排课程。年纪小的,可以更长时间的教导,那么以启蒙识字为主,稍大一些的可以在识字的时候兼顾技能,而年纪较大没几年就要出阁的,就以技能为主,辅以识字和算学。
课程的设置是合理的,请来教课的先生更是厉害。耀华为了办好学堂特意请来了自己的教养嬷嬷。因为这位嬷嬷年纪大了,有思乡心切,所以耀华出嫁后并没有跟在耀华身边。这回之所以能请来她老人家,完全是因为嬷嬷的家乡离珙县不远,加之嬷嬷对耀华的疼爱。
而嬷嬷其实是做总教习的,女红、厨艺、药理护理这些也都请了专人,而识字和算学则是耀华亲自上阵了……
半年的时间让耀华总是感叹珙县的女孩们都好聪明,基本上是一教就会,特别是女红的课程上练习的绣品竟然还换了不少钱。这让本来不能在家帮衬家里的女孩们非常高兴。
之前就说过本次找来的女孩都是平民家庭的,平时在家也是帮忙干活的。这次家长能豁出去让女孩上学堂,这让这些女孩既开心又忐忑。如今女红能换来银钱帮衬家中,女孩们觉得自己在学堂的底气更足了!毕竟自个没有因为不能在家帮衬而吃白饭嘛!
至于厨艺课程上联系的结果就用来改善这些女孩的伙食了,所以半年下来,这些本来在家中黑黑瘦瘦的女孩都大变样了。
特别是那几个在十二岁以上的女孩,一出门的言行举止就是比照珙县最有权势的李家的姑娘也是不差的。
所以快过年,学堂放假之后,这些回到家中的女孩真真是让媒婆踩烂了门槛……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